墨旱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甘苦与共黄柏人枝江
TUhjnbcbe - 2023/6/28 18:48:00

(文图/春云)年1月31日,枝江大地在经历了10年一遇的大雪、冻凌之后,冰雪渐渐消融,和风吹拂,阳光普照,正是相约出行、会友采风的好时机。枝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吕云洲,宜医院门诊部、医院烧伤科、皮肤科医生田明家,枝江伟然书画店老板胡志伟及枝江热线新媒体中心总版主梁春云等一行,骑车前往枝江市董市镇裴圣村,看望“*柏河战役的老战友”李中吉先生。

上午10点,一行人相聚在李中吉的家中。几个大老爷们见面,虽然不会像女人那样,亲密相拥,痛哭流涕,但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因为40多年前,*柏河那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在他们心中永远不会淡忘。他们一起经历的酸甜苦辣、一起战胜的艰险挑战、一起筑起的巍巍大坝,令他们自豪,也助他们成长!

聚首回望“*柏人”

李中吉先生,年5月8日出生(农历),家住枝江市董市镇裴圣村4组,16岁初中毕业,“老三届”人士,18岁登上裴畈大队学校讲台,年被桂花公社技术员杨衡山推荐到*柏河,最先抵达远安县苟家垭天福庙,担任*治工作宣传员。年返回裴畈村小学教书。

田明家先生,年2月19日(农历)出生于枝江市董市镇桂花村,年12月到*柏河工地,担任枝江团云盘湖营桂花连“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战斗队队长”,日夜奋战在工地达10余年,年4月返回老家。

吕云洲先生,年11月20日(农历)出生于枝江市安福寺镇横溪河村,年赴*柏河工地,担任枝江团瑶华营部*工组长,参与建设4年,写下了30余万字的《*柏之恋》。

1月31日这天,李中吉的妻子易瑞珍得知丈夫的“老战友”要来,便早早地准备着午饭,李中吉则发好了炉子,烧好了开水。中午时分,丰盛的农家饭菜,被端上了桌。暖融融的炉火正旺,炊壶热腾腾地冒气,为室内加湿,战友们在炉旁围桌而坐。当李中吉深情款款地为大家斟满酒时,一个个战友的话匣子,如关水闸门被立刻开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也如潮水般涌来……

李中吉先生首先声明:自己一辈子不是*员,但任何时候听*的话,做本分事,是一贯坚持的原则。

李中吉先生接着说:在*柏河工地,枝江的任务是给天福庙大坝抽槽奠基,天福庙大坝工程,地处险要,两岸的石山耸入云霄。开山炸石的危险自不必说,山洪暴发,如排山倒海,倾泻而下,损失不可估量,危险难以预料。桂花连的战士,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投入到来势汹汹的洪水中,舍生忘死,抢救国家财产的英勇行为,更有田永双、匡长年的光荣牺牲,还有无数轻伤不下火线,流血不流泪的英雄人物,都令我感慨万千!民兵们开山凿石,紧握钢钎的双手,反复地磨出一层又一层的血泡,又一层又一层的脱茧;踏着毛石的双脚一次又一次的被磨破,肩膀被扁担一次又一次的磨出血来……他们都坚持着、忍受着!没有人叫一声痛,也没人轻言放弃,更没人要逃跑离开!*柏河建设者们的无私无畏、甘于牺性,把自已的壮丽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这一幕幕惊天动地的震撼场景,绝对不是编写到书本上的空话!无论什么时代,我们的祖国建设,都离不开这种精神至上,集体利益、祖国利益至上的精神,更离不开无私奉献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李中吉先生与大家品上一口酒后说道:我在*柏河建设的这一年,没有回家过春节,老父亲去世一周年也没有回来,觉得愧对九泉之下的父亲和年迈的母亲。但我心中一个"忠"字,实际工作中一个“勤”字,也就是常说的“口勤、手勤、腿勤”,勤动脑,善谋划,为领导出谋划策,分忧解难。在这期间,我因为*治工作宣传员的身份,相当于*治指导员,任团支书,管理文艺宣传队,办宣传栏。宣传栏也就是木工做的架子,上门搁着木板,把一些*治口号、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等宣传内容,写在红纸或白纸上,再贴在木板上,定期或不定期更换内容。在“批林批孔”时期,称《批判专栏》,后来叫《学习宣传栏》。也组织民兵们唱歌、跳舞排练。这个时候,就结识了桂花连的田明家先生,因两人爱学习,兴趣爱好广,经常交流联系,后来便成了甘苦与共的亲密战友。

田明家先生接过话题,滔滔不绝地说:我在*柏河工地,参与建设的时间最长,前后达11年之久。正是青春年少之时,经历了上下齐心建大坝、流血流汗不言悔的峥嵘岁月,谱写了整个人生的重要阶段,不断磨炼心智、战胜坎坷、走向成熟的成长历程。我见识了“焦裕禄”似的好领导,可以堪称我的恩师!他就是我所在的工程团*委书记兼*委胡德荣同志(枝江籍)。他经常和我个别谈心,悉心教我谦逊做人、谨慎做事的道理,悉心教我细致的工作方法,对我做得对的给予表扬,对情绪急躁的行事风格给予及时的批评。在老领导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教诲下,我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以至于后来被调到指挥部工作,都要感谢这位老领导。但在不久后,胡德荣同志因过度操劳,积劳成疾,病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胡德荣同志英年早逝的噩耗传来,我顿时大惊失色,泪如泉涌。自己暗下决心:此生绝不辜负老领导的殷切希望,一定努力工作,以报答领导的知遇之恩!

田明家先生还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我受指挥部工程处的委托,兼任红星连、崭新连和金群连的抢险、修路、架桥、建房、安装等勤杂机动工作的负责人,事无巨细,十分繁忙。民工们都是三班倒,我放心不下,昼夜守护。长时间休闲不好,身体日渐消瘦。但是,我永远崇拜的英雄,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当时的工程团副团长向余庆同志。50多岁的向副团长,有着过人的毅力和胆识。他带病坚持工作,巡视检查工地工程进展,督促指导各项工作,深夜还要绘图设计一些重要机械配件。自己刚刚20出头,多吃点苦又算什么呢?向副团长经常在深夜开展巡查工作,我便打着手电筒,陪同向副团长,一道跋涉在乱石山岗和荆棘丛生的崎岖小路上。我印象最深的是,手电筒电池没有电了,我灵机一动,找到一根细铁丝,将电池的正负极与工地上大型机械的蓄电池正负极进行连接,不一会,电池的电量就够了。这在当时,电池的电量用完就扔掉。在夜深人静时,无法找到物资管理员去领,也算一点“小发明”吧!

田明家先生还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民工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深得大家的赞誉。如瑶华营红星村的易礼部,身患严重的水肿病,浑身浮肿,行走困难,在当时的艰苦环境下,又没有特效药。田明家先生就安排他在工棚里休息,并在每天给他照常开“标工”,以满足他的基本生活。半年后,易礼部的身体得到了康复,至今都感谢田明家先生的“救命”之恩!

田明家先生还讲了一个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年7月,吕云洲先生以三峡宜昌网宜昌论坛网友、墨池璞宝版主的名义,在坛内发表了“女作家欲写*柏河创业史大型纪实文学,采访当年建设者”的帖子以来,我便同吕云洲先生一道,多次重走当年路,*柏故里寻芳踪。寻找战友的艰难脚步从不停歇,收集英雄的事迹,奋勇当先,永不停歇。年,当千辛万苦般找到枝江市问安镇的老战友施昌仁先生时,他拿出了一张发*的老照片!在场的吕云洲先生感动不已,一阵惊呼:您把田明家先生在*柏河工地的老照片一直保存着,太意外了!田明家先生更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伸出微微颤抖的双手,接过了40多年前的一张登记照,小心翼翼地揣到了手心里!

他们同在*柏河工地参加万人会战,肩挑背扛,生死与共;他们同住条件异常简陋的工棚,互相关心,内心充满阳光。施昌仁先生不仅仅只是珍藏了一张老照片,而是珍藏了40余年的“战友情”!犹如珍藏了一瓶跨越时空的“窖藏酒”,愈存愈浓,醇香四溢!

吕云洲先生向大家讲述了“洗被子、扣半个工”的故事:在雨后初晴,或雪停放晴时,是洗被子的好时机。一些女民工就会主动为男民工洗被子。从拆开被褥、浆洗被套、床单,到晾到临时牵上的铁丝或绳索上,得忙活小半天。那些姐妹们自觉自愿地麻溜地干活,干完就走。碰到吕云洲先生是个过细的人,他想直接挽留她们吃饭,肯定不凑效。就说:“今天要是你们有谁不参加吃饭,就给你们扣半个工!”那时的一个“标工”,相当于补助半斤口粮。那些姐妹们哪里舍得被扣半斤口粮,纷纷答应:“不走了,就在这里吃饭”!吕云洲先生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姐妹们明白了吕云洲先生的良苦用心,但既然话一出口,也收不回来了,只好接受邀请,一起进餐。

“吃猪血幌子”的故事随之道来:*柏河工地上,每天炮火连天,尘土飞扬,民工们呼吸着大量的废气、甚至*气等污染物。吕云洲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利用在营部担任*工组长一职的便利,直接向领导进言:能否安排“猪血幌子”,让民工们每周吃上一顿?指挥部领导当即应允,后来不是一周一顿的问题,而是接连吃了将近一个月。

还有更精彩的“青方红方大红桃”的故事:那是团部领导安排了“青方红方大红桃”,特地为改善大家的生活,请各个后勤组都到团部来领菜。接到电话的人心里泛着嘀咕:“青方红方大红桃”怎么没有听到说过,这到底是个什么菜?不管它,去领就是了。各个后勤组的人紧赶慢赶,到团部一看,个个都啼笑皆非,欲哭无泪。原来呀,“青方”是发着绿霉的豆腐乳;“红方”是撒了红辣椒面的豆腐乳;“大红桃”则是发了霉的花生米!

*柏工地的艰苦生活,略见一斑!

几个聪明搞笑的民工,聚到话务室,拿起电话摇把摇一下,发出“嘟嘟嘟”的声音,电话接到了瑶华营;又摇两下,发出“嘟嘟嘟”的声音,电话接到了安福寺营;再摇三下,发出嘟嘟嘟”的声音,电话接到了白洋营。更糟糕的是,电话接通后,有人在吹喇叭。团部领导震怒了:这电话,是*工组长每半月汇报民工思想、施工动态的专用电话,岂能当着儿戏!要马上查实,严肃处理。瑶华、安福寺、白洋三个营的人,都不承认,终归是回击领导,开了一把玩笑而已,但后来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

几位战友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咀嚼、回味着似水流年的美好时光,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有拉不完的家常。留着找机会,再聊吧!

李中吉先生的《*柏河不会忘记》一文,收入到《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书,因某种原因未出版发行;田明家先生的《当青春遇见*柏河》在《枝江文史》第一期登载;吕云洲先生花费数载,潜心撰写了据实长篇小说《*柏之恋》!

参与*柏河建设的所有建设者们,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技艺切磋“幸福人”

看着几个年过花甲的“*柏人”,甘于淡泊,冰心一片,笔者发自内心的深深敬意,油然而生!

李中吉先生从教6年,30岁学种田,50岁学种树(指种植柑橘),将纽荷尔脐橙远销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业余时间兴趣爱好广泛。李中吉先生的房屋紧靠路边,他延续了在*柏河工地办报的习惯,家里的里强、外墙,布满了《柑橘种植要领宣传栏》、《房屋、柑橘地、旱地、鱼池坐落位置及四至界限图》、《裴圣村地形图》(方便外来人员问路)、《家规家训》、《至理名言》等,一一上墙,字体有正楷、宋体、仿宋、隶属等,字迹工整,一目了然。门前贴着的春联,退祛了原来的红色,有的地方已经脱落,但依稀可以感受到,年春节的喜庆和祥和。下面是李中吉先生赋写的春联:

金猴回山有计有谋照旧带福来

雄鸡啼鸣无鞭无炮同样过大年

喜迎新春

吕云洲先生提议:现场摆擂台,请枝江楷体、毛体书法爱好者胡志伟先生、李中吉先生、田明家先生共同献艺,交流切磋书法之道!

李中吉先生挥毫泼墨,刚柔得体:

*柏河难忘的战场,

我是你真诚的战友,

我是你的同伙,

你幸福地莅临在天府庙,

我还在为你奔波!

胡志伟先生妙笔生花,松静自然:

家和万事兴、天道酬勤、厚德载物、宁静致远等,带着浓浓的芬芳,即刻跃然纸上!

稻场边角上,具有丰富的治疗烧伤、治愈皮肤不留疤痕的田明家先生,正帮助李中吉先生,用铁锯锯着桃木,均在20至30厘米左右,这是桃树被淘汰后,锯了备用柴火。眼看着胡志伟先生、李中吉先生在舞文弄墨,手心痒痒,立马写出好山好水好风光,新天新地新气象的篆体,圆转自如,字态万千!

吕云洲先生随即抓拍到了每个精彩瞬间!

一座背靠大山坡地、紧邻公路的房屋,屋旁柴火堆积成一个个垛垛,高大葱郁的翠竹,路旁碧波荡漾的鱼池,积雪未融,附着在麦子、蚕豆、油菜等作物的根部,亦或在田间地头,逐步呈现梯级远景,田园式的祥和面容,清新的空气弥漫开来。还有步态优雅的白狗,樟树下舞动的秋千,慢生活、慢节奏,让你不舍,让你深深迷恋!

英雄自有“后来人”

李中吉先生8岁的小孙女邓李新颖,已经在一旁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好好“表现一番”了。趁着几个爷爷休息的功夫,她握着毛笔,在粗糙的报纸上写下了李白的著名诗句《望天门山》、王维的《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她运笔沉稳有力,落笔自然大方,继承了爷爷李中吉先生的禀赋,并现场作诗一首《小水洼》,诗作全文如下:

小水洼,小水洼,

多么顶呱呱!

夏天热,冬天凉,

人人见了笑哈哈!

小水洼,小水洼,

多么顶呱呱!

水清澈,真可爱,

人人都会需要它!

……

啊!天这么蓝,草这么绿,今天也这么美丽!

从诗中看到了邓李新颖小小年纪,与生俱来的天分和快乐!她振振有词地说:写毛笔字,要大胆,不能犹豫。并落落大方地与大人交流,语言得体,富有逻辑性。如询问客人:您们是什么时候认识我爷爷的?她时而为大家倒水,时而为大家添饭,忙得不亦乐乎。大家吃饭后,她主动收拾碗筷。她眼观四方,耳听八方,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不加思索,脱口而出!”

让我们祝愿小邓李新颖永远快乐健康成长!

晚上7点30分,皓皓明月,高挂天边,吕云洲先生一行,也要道别了。但“*柏人”的动人故事,却始终在脑海萦绕:*柏河三县万人会战工地上,高音喇叭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团结就是力量》等革命歌曲,歌声嘹亮,响彻云霄;标语挂满山野,彩旗迎风飘扬,一派“东风劲吹战鼓擂”火热的场景,激发广大民兵战士意气风发,阔步奔向战场。

让我们祝愿*柏河甘苦与共的战友,生命之树长青,真挚友谊永恒!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苦与共黄柏人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