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旱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汉语言本科期末考研笔记古代文学史跨考
TUhjnbcbe - 2024/7/30 23:31:00

还在为找不到古代文学史的相关笔记资料而担心吗?本篇适用于古代文学史,有学习相关内容却无相应整理、无相关学习经历准备考研的学生,对先秦至汉代重要内容进行了一次梳理,内容较为概括,适合打基础或者背记,推荐结合网课、书籍同步阅读。(后续将持续更新古代文学史的其他部分笔记和汉语言其他课程笔记,都是我自己上课根据老师所讲和书中一起归纳的哦!)本章内容较多,评论我可活得原文件哦!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

●宋代文学

●宋代的历史起讫:北宋()→南宋()→南宋亡()年

●绪论

●一、社会文化背景

●1、崇文抑武的国策

●“杯酒释兵权”;

●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

●文官待遇的优厚。

●2、经济的发达、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市。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水面画楫,栉比如鱼鳞,亦无行舟之路。歌欢箫鼓之声,振动远近,其盛可以想见。”——宋·周密《武林旧事》

●3、理学的兴盛

●从“文以贯道”到“文以载道”;

●理学带来的说教习气

●4、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

●孱弱的军事力量

●深沉的忧患意识

●高扬的爱国主题

●二、士人心态和审美情趣

●1、儒、释、道趋于统一

●出仕与归隐之间矛盾的解决;

●由外部事功到内心修养。

●2、理性、内敛、和光同尘的人生态度与审美情趣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苏轼《超然台记》)

●三、宋代文学创作概貌

●总体态势:作家、作品数量较多;各种体裁成就比较均衡。

●1、文

●“宋文六大家”

●古文地位的确立

●2、诗

●“唐宋诗之争”钱钟书《谈艺录·诗分唐宋》:“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清蒋士铨《忠雅堂诗集》:“唐宋皆伟人,各成一代诗。”

●3、词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自序云:“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词体文学的巅峰时期

●宋初诗文

●第一节宋初的古文和复古思潮

●文坛上的“宋初”,指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及仁宗朝的初期,共七十年左右。

●宋初五代旧臣(李昉、陶谷、徐铉等),其文多为骈体。

●柳开、王禹偁、穆修倡导韩、柳古文。

●柳开(—):宋初较早提倡古文的作者。

●穆修(—):柳开之后,穆修等人继续倡导古文,并以刊刻和出售韩、柳古文来与骈体文对抗。

●王禹偁(—):宋初古文创作成就较高的一位作家。他明确提出古文应写得“句之易道,意之易晓”(《答张扶书》)。有《小畜集》。其散文名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以清丽疏朗的笔调表现了自己高雅脱俗的人格操守和审美情趣。

●第二节宋初诗坛

●北宋统一帝国的建立,把历史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文学上并未突然发生同步变化,它有一个从因袭旧章到变革创新的过程。宋初诗坛上,诗人们还没有唱出有别于“唐音”的“宋调”来。此时,诗坛上主要是“白体”、“晚唐体”、“西昆体”三个诗体的诗人。

●一、“白体”和王禹偁

●白体:宋初一个学习白居易浅切平易诗风的诗人群体。代表者有李昉、李至等人,他们用诗唱和赠答,内容多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诗风浅切闲雅。

●王禹偁: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人。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入仕后多次遭贬,在商州、黄州等地做过官。他虽是“白体”诗人,但他不仅学白之闲适诗,也学白之反映现实、关心民瘼的讽喻诗。如《对雪》、《感流亡》等。并进而向杜甫学习。“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感流亡》

●……门临商於路,有客憩檐前。老翁与病妪,头鬓皆皤然。呱呱三儿泣,惸惸一夫鳏。道粮无斗粟,路费无百钱。聚头未有食,颜色颇饥寒。试问何许人,答云家长安。去年关辅旱,逐熟入穰川。妇死埋异乡,客贫思故园。故园虽孔迩,秦岭隔蓝关。山深号六里,路峻名七盘。襁负且乞丐,冻馁复险艰。唯愁大雨雪,僵死山谷间。我闻斯人语,倚户独长叹。尔为流亡客,我为冗散官。左宦无俸禄,奉亲乏甘鲜。因思筮仕来,倏忽过十年。峨冠蠹黔首,旅进长素餐。文翰皆徒尔,放逐固宜然。……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二、“晚唐体”

●指宋初模仿晚唐贾岛、姚合诗风的一批诗人,主要诗人有林逋、潘阆、魏野、九僧与寇准。

●1、林逋等隐逸诗人

●林逋(—),钱塘人,隐居杭州孤山,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林处士”。卒谥和靖先生。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2、“九僧”、寇准

●“晚唐体”诗人中,“九僧”最恪守贾岛、姚合门径。其中又以惠崇为代表。

●《池上鹭分赋得明字》

●雨绝方塘溢,迟徊不复惊。曝翎沙日暖,引步岛风清。照水千寻迥,栖烟一点明。主人池上凤,见尔忆蓬瀛。

●寇准身居相位,功勋卓著。他诗宗晚唐,与惠崇、魏野等人均有来往。

●《春日登楼怀归》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三、西昆体

●1、名称来历:

●宋真宗下诏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修撰《历代君臣事迹》(即《册府元龟》),他们在馆阁中与人作诗唱酬,后来将之编成了《西昆酬唱集》。此类诗风名曰“西昆体”。

●2、特点:

●(1)题材范围较狭窄,多咏史、咏物、流连光景之作。

●(2)师法李商隐,意象密丽、对仗工整,多用典故,然乏李诗的真情深感。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第一节文坛盟主欧阳修

●一、欧阳修的生平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人。出身小官吏家庭,4岁丧父,生活贫困。24岁中进士,次年在洛阳为官,结识梅尧臣等,后入京,参修《崇文总目》。庆历间,因新政失败而被贬滁州等地。后复召回京师。撰《新五代史》,晚年官至参知政事,66岁病逝。

●二、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

●1、背景:政治革新的展开;西昆体浮靡,太学体险怪,形式主义泛滥。

●2、主张:A.文道并重;B.学习韩柳古文,主张文从字顺。

●3、影响:A.清除了形式主义文风;B.其平易畅达的文风,对后代文学影响深远。

●三、欧阳修的散文、辞赋

●1、政论文

●义正词严,感情充沛,有很强的批判精神。如《朋党论》等。

●2、史论文

●表达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言简意深,富于哲理。如《五代史·伶官传序》等。

●3、记叙文

●言之有物,情感真挚,达到了叙事与抒情、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如《醉翁亭记》等。

●第二节欧、梅、苏三家诗

●一、欧阳修诗

●欧阳修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而后工也。”(《梅圣俞诗集序》)欧诗较多受韩愈影响,以议论和散文手法入诗,如其《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书怀感事寄梅圣俞》等。整体诗风平易流畅。

●二、梅尧臣诗

●梅尧臣(-),字圣俞,安徽宣城人(古称宛陵),因又称梅宛陵。他是专力写诗的文人,存诗多首,其诗题材上善于向日常琐事方面开拓,如《食荠》《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等,甚至有《扪虱得蚤》《八月九日晨兴如厕有鸦啄蛆》之类。艺术风格上追求平淡。

●“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宛陵出,然后桑濮之淫哇稍熄,风雅之气脉复续”(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

●“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宛陵先生集》附龚啸语)

●三、苏舜钦诗

●苏舜钦(-),字子美,性格豪迈,诗风也豪放雄肆。写景诗境界雄奇阔大,直率自然。政治诗反映时政,慷慨痛快。如《庆州败》抨击宋军将领愚昧、士卒怯懦,毫无顾忌。但有时会有伤于直露,不够含蓄精炼之弊。

●第三节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江西临川人。少好读书,其政治生涯历仁、英、神宗三朝。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熙宁变法,遭守旧派强烈反对,并致其后数十年新旧党争。

●王安石的散文

●王安石的散文创作呈现出其政治家的特点。他的文多为其政治主张服务,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如《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答司马谏议书》等。其史论短文议论新警、词气凌厉,如《读孟尝君传》等。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的诗歌

●王安石的诗歌以他五十六岁罢相退居江宁为界,可大致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较多,反映了诗人敏锐的政治眼光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感慨,如《河北民》。写得更为出色的是他的咏史诗,思虑深刻、长于议论,取得了很高成就,如《明妃曲二首》。

●《明妃曲二首》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晚年罢相后退居江宁,创作了许多抒情小诗,记述山川风物和闲适生活。这些小诗雅丽精绝,韵味深永,颇得唐人风味,被人称为“半山体”或“王荆公体”。如《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泊船瓜洲》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前期词

●北宋前期词坛概况

●宋代立国之初的半个世纪,词作者不过10人,词作仅存30余首,虽有可读之篇,但整体上尚未形成独特的时代风貌,缺乏开拓性和时代性。直到11世纪上半叶,柳永等词人先后登上词坛之后。宋词才开始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

●11世纪上半叶(真宗、仁宗朝),著名词人有柳永、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张先等,他们的词作代表了当时词坛上的最高成就和发展趋势,他们既有继承又有开拓,其中尤以柳永的词最富有创新性。

●第一节柳永词的新变

●柳永(?-?),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先后做过一些地方官,终官屯田员外郎。又称柳七、柳屯田。有《乐章集》,存词余首。

●年少时狂浪不羁,混迹于歌楼妓馆。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宋)罗烨《醉翁谈录》:“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左:国子监上:读书人

●屡试不第后,宋仁宗景佑元年(),柳永终于得中进士。仕途较坎坷,沉沦下僚,游宦多地,饱尝羁旅之苦。

●一、柳词内容题材的开拓

●1、写都市之富丽、市井之繁华。

●柳永词多方面展现了都市生活和市井风情,描写范围广涉汴京、杭州、苏州、扬州、益州、金陵等都市,描绘了北宋前期都市之繁荣景象。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羁旅行役词

●柳永词“尤工于羁旅行役”(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正是基于他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这些词反映了他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悲哀、辛酸等复杂情绪,极大拓展了词的抒情自我化功能。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3、刻画市井女子内心情态

●柳永词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并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

●如《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满江红》(万恨千愁)等。

●并以平等之态度写歌妓内心感情,富有同情之感。

●如《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等。

●二、柳永对词的体制、艺术的推进

●1、大量制作长调慢词。柳永现存首词,共用了个词调(宋人总共用调余调),其中大部分是其首创或首用的。有的是改自唐五代旧曲或民间歌曲,有的则是自创。在当时极为流行。其中对慢词的创用尤为突出,唐五代时期,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而柳永创作了87调共首慢词,占其全部词作的半数以上。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2、增加了词中“赋”的比重,大量铺叙白描。柳永词常用“赋”法进行铺叙,开拓了词的内容,使词具有了一定的情节性和叙事性,能表现较为丰富、复杂的内容。如《望海潮》《雨霖铃》等。

●3、语言上,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柳永将民间语和文人词结合起来,因而雅俗共赏。词中多用口语,如“恁”、“争”、“伊”、“消得”等。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

●三、柳永的影响

●柳永对后世词人影响很大。不管婉约一派还是豪放一派,都在内容、体式、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受到柳永的影响。

●第二节晏殊、欧阳修

●1.晏殊(-),字同叔,谥元献,江西临川人。自幼聪明,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荐之于朝,赐同进士出身,后官至宰相。范仲淹、宋祁、张先、欧阳修等都出其门下或从游其幕。风流儒雅,爱好词章,在当时影响很大,被后人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清.冯煦《蒿庵论词》)。有《珠玉词》,存词余首。

●晏殊词

●晏殊词风近冯延巳。内容多吟咏风月、伤春怨别。

●(1)提升了情词的格调晏殊词多写男女之情,但他往往略去对女性的容貌色相的描写,而侧重写男女之情,具有一种洗去了“花间”词浓艳脂粉气的美感。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2)情中有思晏殊词“情中有思”(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浓情中往往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能从平常景物中见出生命之忧思。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欧阳修词

●欧阳修词今存约余首,是当时写词较多的作家。欧词亦多写男女之情,但也有所新变:①扩大词的抒情功能,用词来抒写自我人生感受。②改变词的审美趣味,将词朝通俗化方向开拓。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第三节范仲淹、张先

●1.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第一次政治革新“庆历新政”的领袖。仁宗朝时,出镇过边疆,把边塞的内容带进了词的领域。范词气魄较大,但数量很少。有写边塞风光的,有写羁旅情怀的,内容与当时词坛的流行趋势不完全一致,已不仅仅将词作为一种娱乐工具,而以之抒发悲壮情怀,拓宽了词的表现功能。对后来的王安石、苏轼等有一定的影响。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张先(—),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享年89岁,是北宋年寿最高的词人。他一生官运虽不亨通,却也没有大的人生挫折,多流连风月,以歌舞为乐。他的词语言工巧,善于通过物影来表现一种朦胧美与动态美。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之名,又有“张三中”之称(因《行香子》“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句得名)。

●张先对词的改变:一是开始用词来应酬,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二是开始大量用题序(现存余首词近70首有题序)。

●苏轼

●“苏文忠之清雄,敻乎轶尘绝迹,令人无从步趋。盖霄壤相悬,宁止才华而已?其性情,其学问,其襟抱,举非恒流所能梦见。”(王鹏运《半塘遗稿》)“三代以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天才者,或数十年而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之以学问,帅之以德性,始能产真正之大文学。此屈子、渊明、子美、子瞻等所以旷世而不一遇也。”(王国维《文学小言》)

●第一节苏轼的生平思想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后人称之为“三苏”。母亲程氏曾教他读书,给他以品德上的熏陶。22岁中进士,由于欧阳修的揄扬,名重京华。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被贬黄州;59岁时被贬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65岁遇赦北归;次年,病卒于常州。

●思想:苏轼既受过良好的儒家思想的教育,又受到佛、道思想的深刻影响。他奉儒而不迂执,参禅而不佞佛,好道而不厌世。在各种处境下,都能勇敢地面对人生,遇事达观超脱,心胸旷放开阔。

●苏轼的文艺才能:苏轼诗、文、词成就均极高,书法、绘画等也是宋代名家。

●第二节苏轼的诗文

●一、苏轼的散文、辞赋

●苏轼重道而不轻文。

●一方面他重视文章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苏轼的道并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万物之道(规律)。苏轼对《孟子》《战国策》《庄子》的雄放恣肆、丰富联想均有所继承,形成了自己姿态横生、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的散文风格。苏轼作文追求“辞达”:“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与谢民师推官书》)

●1、议论文(政论、史论、杂说、书札、序跋等)善于翻新出奇,见解新颖深刻、议论生动,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留侯论》《日喻》等。v

●2、叙事记游之文能将叙事、抒情、议论完美结合。如《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石钟山记》等。v

●3、辞赋骈散并用,疏宕萧散。如《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二、苏轼的诗歌苏轼是继李、杜后诗坛又一大家,今存诗余首。

●严羽《沧浪诗话》:“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v赵翼《瓯北诗话》:“(苏轼)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

●1、社会政治诗——

1
查看完整版本: 汉语言本科期末考研笔记古代文学史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