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旱莲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湿疹辨证论治的方法
TUhjnbcbe - 2024/7/6 16:58:00
2024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comments.html

湿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损多形性、对称性、剧烈瘙痒、病程缠绵及容易反复发作为特点。其病因复杂,包括内分泌及代谢改变、精神神经因素、遗传因素、个体易感性等体内诱因;以及食物、吸入物、动物皮毛、各种化学物质等体外因素。目前西医主要采用H1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进行治疗,一般可在短期内达到治疗效果。但随之而来的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激素依赖性皮炎及嗜睡、口干、乏力、恶心等不良反应也屡见不鲜。

中医药在辨证治疗湿疹上有独特的优势,副作用小,且临床疗效确切。中医对湿疹认识久远,早在《诸病源候论》便有记载:“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其疮初如泡,须臾生汁,热盛者则变为脓”,详细描述了该病的症状。根据皮损的特点、发病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泛发全身,浸淫遍体者称为“浸淫疮”;以身起红粟,瘙痒出血为主者称为“血风疮”;发于耳部者称为“旋耳疮”;发于阴囊者,称为“肾囊风”。现今将上述病名统称为湿疮,相当于西医之湿疹。湿疮病因多由素体禀赋不耐、七情内伤、湿热内蕴,加之风、湿、热邪外感,阻滞肌肤所致。《医宗金鉴》认为:“浸淫疮,此证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根据临床证候的不同,该病可分为以下三型:

1.湿热浸淫型表现为红斑水泡、黄水淋漓、糜烂脱皮、极度瘙痒,大便干,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此乃血热而脾为湿热困,浸渍肌肤所致,多见于急性发作期,治宜清热利湿止痒。

2.脾虚湿蕴型表现为淡红色斑片及水肿、丘疹,瘙痒出水,伴有食欲不佳、腹胀、面色萎黄、大便溏泄。此型发病较缓,舌质多淡胖,苔白腻,脉濡或缓。中药治疗多以健脾化湿止痒为主。

3.血热阴伤型此型病程多迁延日久,皮肤可见鳞屑,粗糙肥厚,颜色鲜红或暗红,瘙痒阵阵,夜间尤甚。伴有口干心烦、发热、便秘等。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多以凉血滋阴、除湿止痒为法。

典型病案:孙某某,女,27岁。

左上肢前臂皮肤瘙痒、糜烂反复发作2年。曾口服西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疗效均不显著。

症见左前臂皮肤屈侧一约手掌大小斑丘疹,色潮红,部分糜烂,渗出不多,剧烈瘙痒并伴有灼热感,局部皮损肥厚增生,可见抓痕及血痂。因夜间皮肤瘙痒不适感加重,因而眠差,心烦。纳一般,口干,大便秘结,数日一行,小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该病中医诊断为湿疮,观其脉证,属湿热久蕴,血热阴伤证。

治以凉血清热,祛风除湿为法。

处方:水牛角30g、生地50g、当归15g、赤芍10g、丹皮15g、苦参15g、蜈蚣2条、防风10g、蛇蜕15g、乌梅15g、五味子10g、紫草20g、茜草10g、旱莲草20g、首乌藤30g、炙甘草6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嘱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热水及搔抓。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瘙痒感明显减轻,夜间已能入睡,口渴改善。皮损面积缩小,患处呈暗褐色,表面粗糙,已无渗出,未见新发糜烂皮损。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效不更方,上方加白鲜皮10g、地肤子10g,水煎服10剂。

半月后回访,诉服药后瘙痒基本消失,至今未复发。

辩证分析:

患者病延2年,湿疹糜烂渗出日久,耗伤阴血。加之病情反复,心烦气躁,气郁而化热。热盛伤津,故见口干口渴。阴血不足,失于濡养,血燥生风,而致皮肤干燥肥厚、瘙痒难耐。热结愈盛则阴津愈枯,热结津亏,肠道失于濡润,传导失司,故见大便干结难下。

朱丹溪《格致余论》言:“气有余便是火”,心火亢盛、肝胆火旺、胃火热盛等,使得阳气亢奋,势必损伤阴液,阴液大伤,阴虚阳亢,则又引起虚热内生。方中水牛角凉血清心,除烦解热毒,佐以甘寒之生地,凉血滋阴,一助水牛角清热凉血,二复已失之阴血。赤芍、丹皮、当归三药合用,凉血活血。蜈蚣、蛇蜕搜风通络止痒。紫草、茜草、旱莲草均能入肝经血分,功擅凉血活血、兼补阴血,并能解毒透疹。火淫于内,在治以咸寒的同时,强调以酸收之,方中乌梅、五味子收涩固敛,首乌藤安神宁心,炙甘草调和诸药。湿疹不外乎以湿邪为患,故以苦参清热燥湿,防风祛风胜湿,标本兼顾。二诊时,皮疹已明显减轻,色黯淡不红,可见鳞屑,尚觉轻度瘙痒,故用白鲜皮、地肤子加强除湿止痒之功。

1
查看完整版本: 湿疹辨证论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