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前几天下大雪了,让南方的孩子们突然想夏天就要过去了。一个炎热的夏季接近尾声,四十几度的高温在空调、冷饮、泳池的帮助下就这样过去了。
很庆幸现在的我们能够有这么多高科技帮助我们扛过炎热,要知道,古代的人们在夏天只能是硬抗啊!
大家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最热的夏天是哪个朝代吗?热到什么程度?而当时有没有靠谱的解暑方式呢?一起来找答案吧。
图片:下雪天剧照
乾隆是最喜欢写诗的皇帝,虽然文笔不咋地,但是因为他留下了太多的笔墨,让我们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在那个年代人们遇到高温夏天的情形。“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辗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
这首诗是公元年,乾隆八年时写的。诗里“冰盘”和“烦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乾隆当时忧国忧民的心绪。让一向爱浪漫的乾隆忧愁到如此程度,可见当年的酷暑不是一般的炎热!
根据这首诗去翻阅历史,我们就能很快发现,在公元年,当时的中国果真处在蒸笼般的酷暑中。
《浮山县志》记载“浮人在中贸易者,亦有热毙者。”《高邑县志》记载,7月26日,“日中铅锡销化,人多渴死。”这些历史文献记载了乾隆八年时百年一遇的酷暑,严重到许多人渴死、热死。
《续东华录》也记载到“六月丙辰(7月25日)京师威暑”并且可以查到当时有法国传教士,用他们带来的一些测量器材测出了当地的温度,记载,北京在公元年7月26日这天,实际地面温度达到了48.4摄氏度。
图片:乾隆剧照
即便是在现代,我们如果碰到超过40摄氏度高温,气象总局也会发布高温警报,减少户外活动。虽然我们现在可以通过空调等设备进行降温,但同样会觉得酷热难耐。
在几百年前的清朝,普通老百姓更只能是听天由命。当时有官方的记录数据显示,在年的7月16日至25日之间,仅仅北京城范围内就死亡达到了人!
之所以会有这么高的死亡率,主要和古代的医疗水平相关。当时人们对于防暑,大部分是采用中草药熬制成药水进行服食,并且中草药中对于解暑的功效也较为缓慢。
如果在这种天气下身体内有炎症,极易引发高烧。在古时候,高烧几乎就是不治之症。《知否知否》里曼娘的儿子,就是因为一场高烧而断送了小命。
图片:被高温烤裂的大地剧照
因此,许多在这场高温酷暑中死去的百姓,绝大多数是因为天气炎热引发了高烧、脑膜炎等疾病而死去的。
这场酷暑延续的时间长,范围广。
有文献记载,当时在酷热中挣扎的区域还有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山东等等。紫薇之所以会逃荒到北京,也是因为当时山东天灾,看来《还珠格格》还是很有历史背景的。当时这场酷热的死亡人数之多,确实已经是天灾的级别了。
图片:紫薇剧照
虽然乾隆的诗作让我们读出了他的忧虑和烦闷,也感受到了当时这场天灾的严重性,可是对于身在帝王家的乾隆和他的家人们,这场酷暑天灾并没有伤害到他们,因为他们也是有抗热法宝的。
大家在看《甄嬛传》、《步步惊心》等古装大片时,都会发现在夏天的时候,这些皇家人的房中一定会出现“冰山”,这可是当时的解暑神器,后宫佳丽三千,也会为你的房中是否多一座冰山,而争风吃醋,可见当时冰山解暑的珍稀。
图片:乾隆剧照
古时候,聪明的人们为了让夏天能够有冰块降温,会在地下挖冰窖,在冬天的时候将冰块放入地窖中,密封保存起来。到了夏天的时候,就将这些冰块挖出来做成冰山,放置在房中角落,用来降温。
不得不说,古时候有钱人为了享受真的很会动脑筋,但是这种做法在北方较多,南方本来冬天就不怎么下雪,冰块是不多的,潮湿的气候也不利于地窖封存,所以大家看到的冰山降温,绝大部分都是在北方,特别是北京。
据《周礼》记载,在周朝为了让王室在夏日依然能够享受到冰凉的食物,就开始了储存冰块的研究。当时王室为了更好的储存冰块,就设立了专门的部门,来研究其中的方法、运输,能够在上面查到设立的相关岗位和人员,就已经达到十八个之多。
图片:冰窖剧照
一直到后来,在清朝,冰窖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在这个时期,冰窖已经通过技术加以改进,本身就能够达到0度的温度,很适合储存冰块。
而王室用的冰块,绝不是湖里面随便挖起来的。当时专门的人员会去寻找优质的水源,将水源保护起来,冬天的时候凝结成冰块,然后用专门的运冰车辆运送到冰窖保存起来。
当时,冰窖还是属于官方统一管理,可见王室生活的奢侈程度。现在在北京,依然能够找到许多冰窖,有些冰窖依然还能够使用。可是当时的普通老百姓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图片:冰窖剧照
当时普通百姓条件好一点的降暑方式是通过井水。当天气炎热,人们会用竹篮装好水果,放到井水当中冰着,等到隔日或者傍晚的时候拿出来食用,也很解暑。
但是年的这场天灾中,不要说冰水了,普通百姓连正常的水都喝不上,因为当时很多地区已经完全干涸,人们为了活下去,只能不停的往有水的地方迁移。
每一次天灾都会引起暴动、慌乱,据说当时的北京就碰到了大批流浪而来的难民,为了让这些难民尽早离开,还开通了城门让他们经过,尽量往有水的地方迁徙。
但是当时是绝不会有当权者下令开冰窖,取出冰块供这些难民救命用的,因为在当权者看来,他们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从而也能够看到当时阶级分化的残酷。
图片:流浪的难民剧照
当年这场旷世罕见的酷暑,一直延续到了第二年的六月,一场大雨拯救了整个华北地区,人们才从苦难中缓解出来。
这场酷暑天灾持续时间长,影响区域广泛,让百姓民不聊生,难怪乾隆会如此忧虑,可是他微服私访的区域,几乎都完美的躲过了这些地区,可见这些旱灾严重的地区是经过多少年的休养生息才缓过神来。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原创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