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旱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山西壶关县紫团村白云寺及其戏曲砖雕
TUhjnbcbe - 2024/4/28 17:38:00

选自《中华戏曲》年01期,王星荣

山西省壶关县树掌镇紫团村有白云寺。寺虽不甚大,但殿虎、过厅、廊房、看楼、戏台一应俱全,并存有清与民国年间的碑刻六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寺表现戏曲演出场面的砖雕,为研究清代上党地区地方戏的发展和演出状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壶关,商、周为黎国之地,秦属上党郡,汉代曾于此置壶县,因古壶口关山形似壶,故名。“面紫团玉峡之胜,背龙溪凤岭之奇,左萦风穴返头之险,右据马鞍佛耳之雄。万嶂回环,诸峰罗列,宛然一壶。”⑵玉峡、凤岭,风穴、马鞍,都是境内名胜。县城东南七十五公里之处的紫团山,绵延一百余公里,连太行,接河南林州,山巅常有紫气团团如盖,山下有唐代名刹云盖寺,故又名驻云亭,亦为壶关三十六景之一。宋王采(字辅道)于政和六年()赋诗曰:“尘迹初从世网收,一丘一壑此优游。却应化作飞云片,长向亭前伴客留。”⑶描述了此地优美的风光。

紫团山有一令当地人引以为骄傲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翠微仙洞。洞在“白云寺西北峰腰”。⑷道光版《壶关县志》卷二“疆域志山川”条记载:紫团真人面壁地也。洞口劣容一人但偻入,转身而下,侧足而行,高低宽隘倏变,山水与人间无异。水源如缕、如线、如盏、如碗。石髓上腾为钟乳,如槟榔、葡萄穗垂地,如玉柱,巨至合抱,坐如瞿昙,立如阿修罗,虎豹游龙,闪烁变幻。旁穴歧径,旋转即迷暗,或烛不能燃,莫穷其际。相传直透太行外数百里。

像有如此内里山水的溶洞在地处中国北部的山西甚为少见,可谓奇景。尤其是历史上曾有高人在此修炼过,更增添了洞的神秘色彩。紫团真人于《道教大辞典》上无记载,不详何地人氏,乾隆三十五年《潞安府志》卷二四“仙释”条明确记载为晋朝人,列于葛洪之后:

紫团真人隐居紫团山修真冲举。其遗诗曰:闭定天厨只一呼,天罡不动运阴符。流精郁勃归金鼎,炼出神丹满玉壶。龙眉子引以为金丹口诀。

虽说现在已无法证实此诗究竟是否为紫团真人所作,但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人物存在于此地,应是不存在疑问的。因为除他修炼之处的圣迹存在外,还有受到后世人们世代承传的普遍尊崇为证,紫团洞也因而成为乡民参拜的圣地,元代有一名道荣者,追随前哲亦隐于此。

紫团山之所以出名,受到广泛的注意,还与曾经出产过参中珍品——紫团参有关。此地高寒,历史上很早就出产人参。“考方书,人参种类甚多,惟产上党紫团山者,最为上乘。”⑸白云寺东北五里古有参园,乾隆版《潞安府志》卷十“古迹”条:

参园即南极园,在紫团山。石间生参,似人形,一名人衔,一名神草。大者径尺,小者六寸……旧传有服参飞仙者。本草亦名紫团参为上。今园已垦而田矣。

唐周繇《以人参遗段成式》诗有句赞紫团参:“人形上品传方志,我得真英自紫团。”唐韩翊、宋苏轼在诗作中都提到过紫团参。当地人认为这是“紫团神秀之气,钟聚于此”之故。上党参园为何“垦而田”?明代壶关人、嘉靖丙戌进士张铎的《参园》诗道出了原委:

瑞草像人形,名园依画屏。百年仙迹迥,此日法轮停。市药僧常系,巡山户尽扃。贪婪诉小吏,哀怨若为听。⑹

紫团参曾为贡品,民国五年碑刻中说“宋徽宗政和间遂绝”,不确。其实是那时已呈衰败之势,经过金元乱世,迁延至元末参园改种了农作物,“而索者犹未已”。此时已是“遍剔岩薮,根株鲜获”。⑺紫团参本来就很珍贵,物稀更贵。正如张铎诗中所说,寺中主持每值易参,僧人以倍价市之,败坏了珍品的声誉,贪官污吏趁机巧取豪夺,以巡察为名,横索山参,更加速了紫团参的灭绝。明初朝廷不得已“除其贡”。⑻此后就只有党参了,也同样很有名气。“紫团山,紫团参,紫团党参最有名。长者足有一尺多,短者(那个)也有七八寸。要问紫团山在哪里?就在那壶关县城东。”显然这首民谣产生于紫团人参绝迹之后,歌颂继而为外界所称道的“潞州党参”。

紫团山风景优美,又有翠微洞及其历史上道家名人紫团真人的遗迹,加上紫团参的声价和沉浮历史,自然在很早的时候就会吸引世人的目光。山下的云盖寺与相距不太远的慈云寺,志书记载均为唐时名刹。中国封建社会的百姓,虔诚地信奉神灵,对佛、道的宗教态度也是如此。即是本地区有影响的人物,死后也为之戴上光环,予以神化。也许对老百姓来说,本地的人物更多一份亲切感,更值得信任。壶关及其周边地区的人们,对紫团真人及修炼之所翠微洞的膜拜,就显示出了这一点。既然百姓相信翠微洞能“出云降雨”,“远近望泽祷祀而来”(附一),而且“骚人”“墨客”亦纷沓以至⑼,祷祀需向神灵塑像叩拜,游玩亦需憩息之所,那么,在此地修建一座神庙,以供两方面之需就是必要的。这就是居于紫团村山巅的白云寺。白云寺所祀之神为三教,现存最早的碑刻为清嘉庆八年()刊立,其中没有提及该寺的创建,说明连出生于本地的撰碑者、著名学者冯文止也已搞不清其创修时间;乾隆版的《潞安府志》和道光版的《壶关县志》亦不载,想必那时创建碑已不存。只是在道光七年()刊立的《补修白云寺碑记》里说道:“寺庙相传由来已古,忆计往日,不知几经修补矣。”(附二)近年编辑出版的新县志说白云寺“创建于明万历二年(),清代及民国时期多次修葺”。似乎言之凿凿,其实,细加推敲,清代及民国的多次修葺,所存碑刻已可说明,对于创建时间的断言却似可商榷。既然在此修真冲举的紫团真人为晋代人且名传后世,翠微洞与驻云亭为当地名胜,“时值旱嘆,每祷辄应”,“仙栖所在,名流景慕,,[10],而紫团人参在唐宋时期就名播海内,著名诗人亦在诗中大加颂扬,说明此地在很早的时候就引起了文人墨客和乡民百姓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西壶关县紫团村白云寺及其戏曲砖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