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旱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杨群玉教授广州市名中医广州医科大学附
TUhjnbcbe - 2024/4/24 18:43:00

杨群玉,女,主任医师,教授,广州市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第四、五、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专家,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

杨教授幼年即立志学习中医,年入读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师从广州名医吴灼燊、许大辉、杜明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赴海南琼中县湾岭公社卫生院进行医疗工作,年调入广州医科大学,从医从教50余年。医院中医科工作,内、外、妇、儿患者均可见到,各种疑难杂症屡见不鲜,更深刻的认识到单纯的西医治疗困境多多。为发挥中医优势,攻克疾病难关,数十年如一日勤耕不辍,80岁高龄仍坚守在临床一线,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治内科杂病,以“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论治小儿病,以“肺常虚”论治慢性咳嗽、反复感冒、喘、哮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以“岭南地方药”治疗暑月热病,临床疗效卓著,在岭南、乃至全国的中医界独树一帜。

主要学术观点

1.以岭南地方药治疗岭南热病

岭南地区海岸线长,水产丰富,岭南人嗜食河鲜、海鲜等多湿滋腻之品,兼之岭南天气多湿,客观上造成岭南人体质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点。同时岭南地区炎热多雨,各种植物虫兽繁衍,中药资源不仅品种多,分布广,产量大,而且还有不少质量上乘的道地药材,素有“南药”、“广药”之称。宗中医学“天人一体”的整体观念,杨教授临证之时,遣方用药常选用一些岭南草药,疗效甚佳。尤其是暑月热病,常能药到病除。暑热病邪是由火热之气化生、发生于夏季而产生的一种致病温邪,暑月热病,以发热为主症,临证所见各异,发病急骤,传变迅速。杨教授认为病位在“肺、胃”,与“脾、肝、心”密切相关,治应谨遵《素问·热论》“暑当与汗皆出,勿止”与吴瑭“暑非汗不解”的古训。药浴疗法在这方面具有相当优势,通过沐浴时水的温热之力及中药本身的功效,使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邪随汗解,治验应用“青蒿、香薷”二味煎汤药浴,取其祛暑透邪泄热之效。内治法上,以“狗肝菜、水翁花、青蒿、香薷、葫芦茶”等岭南常用药为基本,见湿犯太阴脾土,困遏中焦阳气之脘痞、纳呆、腹胀、大便黏腻等症,尤见舌苔厚腻者,加药对“苍术、佩兰”;见暑热夹滞之腹胀、大便秘结,嗳腐吐酸,口气臭秽等症者,加药对“芒果核、布渣叶”;见湿滞关节之关节不利、身体困重等症,加药对“半枫荷、千斤拔”,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2.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治内科杂病

失眠、抑郁、糖尿病等内科杂病的辨证论证中,杨教授受朱丹溪《格致余论》:“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影响,认为阴常不足是人的正常生理状态或倾向。在此基础上,现代人多思虑无定,起居无常,免疫功能紊乱,使阳更盛阴愈虚,互为因果,发为表现各异之阴虚病或阴虚状态。临证用药多选用二至丸加味治疗。二至丸出自明·吴曼辑的《扶寿精方》,由女贞子、旱莲草两味药组成。女贞子冬至日采,旱莲草夏至日采,汪昂《医方解集》指出:“此足少阴药也”,临证加减用之,常可奏效。肝为风木之脏,“肝常有余”,源自朱丹溪《格致余论》所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意指肝阳常有余,故易躁、易伤阴。治当滋肝阴,潜肝阳,养肝体,制肝用。尤其对于高血压病,杨教授认为该病以肝阳上亢为诱因,以肝肾阴虚为根本,以痰瘀为主要病理因素,三种病理变化相互转换,相辅相成。只平肝潜阳不足以治本,阴不足,阳始终还是“亢”,不祛瘀,郁热还化火;只补益肝肾起效不够快速,肝阳上亢、痰瘀化火都会伤阴;只活血祛瘀,肝阳上亢、阴虚内热又会生新瘀。因此,仅平肝潜阳、补益肝肾或者仅活血祛瘀,均失以偏颇。故以平肝潜阳、补益肝肾、活血祛瘀为主要立法原则,拟“双石汤”治疗高血压,三法并用,控制血压更稳更久。应用多年,医治患者无数,曾获广州市优秀院内制剂。

3.以“肺常虚”论治呼吸系统疾病

依托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这一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医学平台,顽固难治的呼吸系统疾病非常多见。“找准中医切入点,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要发挥中医优势,和钟南山院士的学术团队有对话的可能,就务必找准中医切入点,提出自己的中医诊疗理念。综多年临证体会,杨教授认为呼吸系统诸病,不止于肺,亦不离于肺。肺为华盖,皮毛卫外,肺虚则门户不约,咳易作,喘难愈。慢性咳嗽、反复感冒、喘、哮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病久总由“肺虚”先起。治从“五脏相关”,总不离“理肺补肺”。

4.以“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论治小儿疾病

《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计,变化而赤,是谓血”,说明了脾的功能与机体的气血生成有着密切关系。杨教授认为,由于小儿生长发育所需物质较成人多,而脏腑功能又处在稚阴稚阳、成而未全的阶段,需求量大,功能稚嫩,脾胃易伤;现代孩子在家里常发脾气,易晚睡伤肝,“阴常不足”,肝阳易亢。故小儿疾病常现“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之象,故在治疗上应从根本上照顾脾胃的生理功能,且不忘生发阳气,养护肝阴。

工作室简介

杨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医理论及临床教学。退休之前,作为广州医学院中医教研室的骨干教学力量,杨教授承担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大量的中医教学工作,在西医生脑子里,撒下了大量“中西医结合”的种子,为广医一院“中西医结合”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后,杨教授担任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对学生倾囊以授,毫不保留。第一批学生麦志广(固生堂)、周东梅(广医附五),第二批学生杨辉、范萍,第三批学生刘华、周颖芳(广医附三),师生同心,年,杨群玉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喜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建设资助。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群玉教授广州市名中医广州医科大学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