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旱莲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朱元璋装成乞丐去街边要饭,回去之后,连斩
TUhjnbcbe - 2024/4/24 18:42:00
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是谁,那么朱元璋一定是最有竞争力的,朱元璋从乞丐到开国皇帝,真正实现了“开局一个碗,全靠自己拼”地传奇人生。

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乞丐,到16岁出家当和尚,最后卷入元末农民起义的大潮里,朱元璋可谓受尽人间疾苦,孩提时代的痛苦经历使得朱元璋越发坚定的走在革命的道路上并脚踏实地的向高位爬去,知道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大明帝国。

作为从底层打拼上来的“草根皇帝”,朱元璋对民生疾苦尤为关心,在位期间,废除丞相制,由皇帝直属六部,事事躬亲,早年贫困潦倒的生活经历刺激着他强撑身体也要精图砺治,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甚至私自下访民间探查民生。

这一下访,让朱元璋意识到了贪官污吏的猖獗之处,回到朝中,朱元璋怒不可遏,接连罢黜61位官员到边疆,甚至斩首5位一品大员,这倒是怎么一回事呢?

淮南饥荒,朱元璋私探民情,杀鸡儆猴

洪武十九年,淮南等地因为大旱发生了严重的饥荒,朱元璋得知之后立马向淮南地区拨发了赈灾的粮食。朱元璋在淮南地区待过很长时间,对那里的感情是十分深厚,因为担心淮南地区的灾情,朱元璋决定私访淮南民间。

与后世的康熙微服私访不同,为了不惊动地方政府,打草惊蛇,达到真正的私访的效果,朱元璋选择了乔装成一个乞丐,更为直接的进入社会底层去探查当地的情况,在几个护卫的暗中保护下,朱元璋一行,秘密到达了淮南地区。

当地的景象令朱元璋大吃一惊,明明赈灾的粮食拨发已有数月,但是到处可见饿死的灾民。不解的朱元璋到路边和一个乞丐攀谈了起来,话语之中才了解到,尽管朝廷拨发了大量的赈灾物资,但是能到百姓手里的却少之又少,大多都被贪官污吏中饱私囊!

朱元璋极为震怒,但是他随即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继续向乞丐了解情况,心中盘算着如何整治这些贪官污吏。

果然,这些贪官污吏不仅在赈灾这件事上中饱私囊,鱼肉百姓,在平时的政务案件处理上也是受贿成风,办事效率十分低下,甚至不收礼就强拖事务的进度,猖狂至极。从社会底层爬到权利顶峰的朱元璋深知这些贪官污吏收刮民脂民膏的恶行。

但是不想在自己的统治下,这种国家蛀虫依然存在,自幼对这些不顾百姓死活的贪官们深恶痛绝的朱元璋下定决心整治全国范围内的吏治情况,秘密派人去搜集调查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情况,决意杀鸡儆猴。

这不查不要紧,一查,仅仅淮南地区的赈灾粮食,涉事官员就多达六十多位,甚至有五位朝廷一品大员牵连其中,这些粮食在每层官员的手中被逐渐克扣,等发放到百姓手中时,早已所剩无几。

尽管他们罪不至死,但是朱元璋为了表示自己整顿贪官污吏的决心,直接下令斩首五位大员,其余六十一人,全部革去官职,发配边疆,终生不得返回中原。

全国范围内整顿吏治,树清廉之风

朱元璋是在元末农民起义的浪潮中建立政权的,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同时社会底层出身的他,深谙吏治对于一个国家政局稳定,民生和谐的重要性。

在经历过元代后期政治腐败、法制不张、民间疾苦的实情,朱元璋总结了历史教训,他认为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纲纪废弛、官吏放纵、吏治腐败。

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建国登基之日起,朱元璋就开始简化行政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同时废除了丞相这个在百官之中具有领袖地位的职位,大大加强了自己作为皇帝的中央集权。

由皇帝直接统属兵,工,礼,刑,户,吏六部,以达到加强君权、整饬吏治、重典治吏的目的,来确保国家安定。

先秦时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曾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的思想,朱元璋深受启发,并认为,并不是治理国家不需要治理百姓,而是需要先治理官员,才能重塑民风。

韩非子

于是朱元璋信奉“重典治国”的原则,以“明刑弼教”和“重典治吏”为主要思想在全国范围内至上而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吏治运动。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曾对有关部门说:“唐太宗恶官吏贪浊,有犯赃者必置之于法,故吏尚清谨;民免掊克,贞观之治所以为盛。”

但如今“官吏恣肆自若,贪赃枉法,腐败奢侈且毫无顾忌”,结果“百姓苦之”,破坏了社会的安定,给明王朝的统治带来了很大危害,必须予以严厉惩处。”在这样的背景下明太祖朱元璋为首的统治者总结了历代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方略。

更加重视官吏的法制建设,重视预防犯罪和法制宣传,通过健全官吏选任制度,完善官吏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防止各级官吏贪赃枉法等行为,从而为营造清正廉明的政治局面提供了条件。

在行政上,朱元璋先从中央出发,一改元制,废除从唐朝延续了几百年的三省六部制,并在《皇明祖训》的第一章明确规定“以后嗣君,毋得议置丞相,有奏请置者,论以极刑。”这种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制度,使得整个中央政府实现了皇帝的专权。

在地方上,废行省制,建立“三司”制,即仿宋制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为共同省级机构。将地方的行政,军事,监察权力一分为三,“三司”之间相互牵制,由中央直接管属,使得地方权力也向中央集合。

《皇明祖训》

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颁布了详细的整治贪官污吏的惩罚措施:“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即,但凡贪污超过六十两白银者,一律死刑。

这条惩罚措施无论官职巨细,从六部到县级,一律适用,甚至对于部分元朝旧吏,农民起义军的将领,一样严惩不贷。淮南赈灾案中,这五位一品大员,正是在这样的条例下被下令斩首。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在官员的选拔,考核,监察制度上花费了大量心思。除了传统的科举之外,朱元璋还设立了举荐的选拔方式。

在官员的考核上,作出了详细的审核标准,来决定任期满后官员的升降级并设立了严格的监察机构,即六科跟督查院,并交由他们实行对官员的惩罚制度。

总结

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一件淮南赈灾案中,朱元璋斩首五位大员的事情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决心破而后立,锐意改革吏治的洪武大帝。

“乱世用重典”,朱元璋所提倡的严酷吏治,在明朝前期极大的帮助中央政府迅速稳定了这个新生国家的内部情况,在当时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朱元璋在位期间,明朝前期的官僚之风日趋清廉,社会底层的民众生活压力逐渐减小,国家生产力迅速恢复,这段期间史称“洪武之治”。

从整个明朝三百年的国祚来看,朱元璋所致力于的吏治改革,对明朝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明朝后期,即使皇帝不问政事,这个国家依然能够正常运转,其功劳就在于太祖皇帝朱元璋完整的吏治体系。

在历朝的吏治中,以朱元璋开创的吏治结构是最为完善的,主张吏治,强于监管,严于惩查,对明朝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起到了极大地推进和维护作用,同时也将封建社会的君主集权推向了顶峰。

古人以笔墨为光阴着色,通过书画刻下历史这只庞然大物的足迹,让后人对流走的时代与世事有可追寻。但这些描摹的足迹中交杂着作者的个人观点与目之所及的有限认知,完整的、真实的历史到底是什么模样,需要更宏大的视野才能窥度。

《资治通鉴》就是史书中的拓宽器,教人以更深、更广的视角明鉴更真实、更准确的历史,助人培养全面、客观的大智慧。

纵观过往与未来的毛润之就对《资治通鉴》格外钟情,多年间书不离手,晚年时床头最醒目的仍是翻烂的《资治通鉴》著本,贴身护士孟锦云对毛润之与之热情讨论书中观点的情境一直记忆犹新。

《资治通鉴》里有不可错失的大智慧,值得一读,也值得深解,为此我们真诚向读者推荐这本书。但我们不推荐市面上的释义、标注版本,那些经过所谓学者添油加醋、被错乱的现代新式思想曲解的《资治通鉴》已失去本身的深度与意义。

我们推荐仅配字译的原本,只有这样最原汁原味作品才能保留真实的历史和深刻的哲思,才能将想象空间留给读者,才配得上真正的史学爱好者。

这部原本《资治通鉴》已热销1.8万部,剩余数量不多,现在活动价只要58.8元。爱书的书友不可错过,点击下方链接即可查看详情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元璋装成乞丐去街边要饭,回去之后,连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