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山明先生年代开始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如《阳光》、《喇嘛》、《备茶》、《初雪》中,可以观照到他的追求,那是从水与墨的幽淡苍茫中幻化出的中国画独有的光华!这是他近40年的笔墨实验中多次触及到的伟大命题,在这个方向上,有他的未竟之业。”
年2月4日17时12分,知名浙派人物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山明因病在杭州家中辞世,享年80岁。2月6日下午,中国美术学院在南山校区南苑报告厅举行了吴山明先生追思会。
吴山明年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附中,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此前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浙派人物画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以宿墨为基,以山水法入人物画。
追思会现场
吴山明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幽淡苍茫中决出光华——对吴山明老师的一点理解
我重新翻阅吴老师的画册,就好象是在跟他聊天。有句话叫“当时只道是寻常”,吴老师从来都是宽厚随和,热情积极,以前我还是不够珍惜跟他的交流,现在非常后悔和惭愧,真是“闻道方知重,当时未觉恩”。现在我把今天中午我的感想和大家分享,同时也求教于吴老师行犹未远的在天之灵。
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宋代以后山水花鸟蔚为大观,人物画却逐渐衰落。在二十世纪,随着社会主义革命,民学大兴,人物画重新走到了中国画舞台的中心,迸发出巨大的活力,形成了“徐蒋体系”和“浙派人物画”等具有高度创新性的现代风格。吴山明老师正是在这样一种时代氛围中开始学习人物画的。一方面,他从前辈那里继承了一种深扎现实的信念,一种对民众、对普通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与他的前辈们相比,吴老师拥有更大的创作空间,更放松,更自由,更灵动。吴老师那辈人保持了一种基本的态度,无论是画藏区老人、苗疆姑娘还是绍兴艄公,他都表现出一种朴素的爱,平等而真诚。这种艺术的诚意,让我既感慨又感动。这是艺术家身上最珍贵的东西,又是今日艺术界最缺乏的东西。
吴山明在写生
吴老师在教学中强调两点:
一是强调意笔线描。美术学院讲的造型通常都是从素描来的,但是意笔线描所带出来的,却是是由笔墨生发的造形方式,是中国画自主的造形体系,跟西方素描成就的造型是不一样的。它跟笔墨的藴化联系在一起,随情而动,笔笔生发。
二是强调水墨速写。用软的笔写硬的形,难度很大,目的是操练对笔墨的亲熟度与敏感性。从意笔线描到水墨速写,这正是中国画本体语言的自觉。吴老师在创作中强调两点:一是语言的“纯化”,二是风格的“极化”。纯化比较好理解,我谈一点极化。吴老师讲:要将风格推到极致,需要胆魄,要有狂气和狠劲,要“自作主张”、要“目中无人”。这是另外一个吴山明老师——在这个宽厚长者背后,是一个充满实验性和冒险精神的探索者。这种探索在—年代的笔墨实验中发挥到了极致。他在笔墨的开放中得法,特别的自由、特别的烂漫。他自己讲——“在可控不可控之间得其迹,于似是而非之中求其是”,这是他作为一个艺术家最好的状态,他何以能够进入这个状态?何以能够保持这种状态?我认为这是基于他对黄宾虹的长期研究。虽然吴老师只是在小学生时邂逅过一次晚年的宾翁,但是却终生与之对话。
吴老师对宾翁的取法一望可知,一方面是笔墨同构,笔法即墨法,墨法即笔法;另一方面在于对宿墨法的探研。黄宾虹先生善用浓宿墨,取音乐中的高声段,于浓重中求灵性;吴山明老师善用淡宿墨,取音乐中的中低音部,于灵动中求厚重。黄宾虹是浑厚华兹,层层深秀,吴山明是虚淡晶莹、温润清新。
从年《造化为师》的背景山水中,可见吴山明老师对宾翁的理解是非常到位的。这真是“国美之路”上最美妙的事情,对黄宾虹先生最推崇、最孜孜以求的是一位人物画家,吴老师从对宾翁山水画的研习中获得超越前辈的路径。
吴山明作品《造化为师》年
吴山明作品《黄宾虹先生》年
吴山明老师说:以宿墨做画,虽有时偏离物象,但拓宽了感觉的领域,所谓“混沌中见形痕,朦胧中现灵性”。他强调用“大水大墨”做“水墨散文”,这个“散”的精神,是他一直在追求的东西,太朴一散,散而不乱,散逸冲淡,淡者愈真。他的宿墨松透灵动,有古淡之质,有鲜灵之韵。
在吴老师年画的《大凉山之秋》中,三位老人在晒太阳,纯以淡宿墨的线条勾勒而成,就是他始终强调的拉长线,那线条如此丰富,浓淡干湿,力度节奏,变化万千,所以这三位老人的形象才会如老松,如巉岩,有一种浑茫沧桑之气。书法中讲究“始转见性灵,点划为情致”,在吴老师的作品中转化出无尽画意。他八十年代的《雪山之鹰》是真正的笔墨实验,拖泥带水,痛快淋漓,简直是宿墨湿笔与枯笔焦墨之间的精妙魔法。
吴山明用他的“大水大墨”营造出满纸氤氲,用水晕墨章成就了一种中国式的光感。这种光感跟西方绘画中的光是全然不同的——光和影在西方绘画的观念中是对立的,而在中国画里,光和影是同一个东西,可以幻化相生,如同水与墨的关系。从他年代开始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如《阳光》《喇嘛》《备茶》《初雪》中,我们可以观照到他的追求,那是从水与墨的幽淡苍茫中幻化出的中国画独有的光华!这是他近40年的笔墨实验中多次触及到的伟大命题,在这个方向上,有他的未竟之业。
各位同仁,吴山明老师离开了我们,但是他有这么多的作品传诸后世,他的为人、风范、师表永存世间。所以他没有走,他已经融入到我们这所学校的血脉里面,融入我们脚下这条永不磨灭的国美之路。他一定会陪伴着我们、伴随着这所学校一路前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国美中国画教学的领军者
前天夜里北京来电,要我简要评价吴山明老师,我脱口而出:新一代浙派人物画的旗帜,美院中国人物画教学半个多世纪的领军者,宽厚大度的哲匠仁师。
新一代浙派人物画的旗帜,吴老师当之无愧。一年多之前,方增先先生去世,那是创建浙派人物画的一代旗帜。萧萧落叶,漏雨苍茫,现在又一代巨星陨落。两代其人均为我们的师者,其艺术代表一代画艺的最高水准。但他们的艺风有何殊异呢?我想吴老师最大的特点即是意笔的自觉。方先生一代人创造性地运用中国画的笔法来解决当代人物的造型问题,并赋予独特的形神兼备的语言方式,又在长期的磨洗中,凝练折叙之笔与大块渲染之间跳匿转换的风飚狂蹈式的表现方法。吴山明老师后出十年,有较好的造型基础的跬积,有人物画笔法的广泛积累。明漪绝底,奇花初绽。他很早就专注到墨的情趣,墨既是中华历史上的高贵之物,又是笔墨表现的最具风神、最含情趣的核心部分。这是一种天赋的自觉,吴老师从这里发现了宿墨,在人物画这一造型要求很强的田园里,展开意笔人物的长期的探索。宿墨者,隔夜之墨。吴老师肯定对随着时间变化而呈现的墨色之变给予特殊且旷日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