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旱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康平老故事卧龙湖畔作者王甸葆 [复制链接]

1#
哪家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在伟大的西辽河汇入辽河主脉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支放情而巨大的臂弯,卧龙湖在她的臂弯之内,于康平县版图的中央,静静地与蓝天碧空相衬相映,泓大、壮阔、平静、温润、秀美。

辽北有城名为康平。康平县城不大,占地11平方公里,人口10万有余。小城边沿有一座国有热电厂,寒季为全城供暖,城内所有公共烟筒全部拔掉,故而一年四季,纯净的蓝天白云覆盖之下,空气清新素净异常,他域无可攀比。史料记载,清朝光绪年间,皇上颁下圣旨批准建县的时候,此地只有小村名叫康家屯;即便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二十几年光景里,整个县城也只是“裤裆街,一座楼,五分钟走到头”的规模。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城市基建不断扩充,新城建设如雨后春笋。小城出落得很快,很带劲儿,也很是地方-----

在小城西侧,远近闻名的卧龙湖水泱泱浩渺,满满的堵近城沿。湖水由科尔沁草原沙地的径流汩汩注入,水质清冽。湖面明亮而宁静,其中蒲苇青翠,荷花田田。驻足岸边,听群群鸥鸟在翻飞鸣叫,观鱼儿不时跳出水面,野鸭领着雏仔从茂密青葱的蒲苇里游弋而出,引得你欢欢然呼唤啸叫,在你的驱赶声里,它们有些不在意,慢腾腾地游回硕大的荷叶下面或是茂密的蒲苇深处……滨湖新城日益抵近湖岸,高楼林立倒影其中。县城与湖面交接在一起,小城依水,湖水掩映小城,构成一幅静美宜人的画幅。

若从北方大都市沈阳去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进入草原沙地之前的最后一站即为康平,古往今来,她成为了内蒙古大草原的门户。于小城逗留期间,不经意间的一个回眸,会使你惊讶不已:哇!一汪碧水,浩大渺远,悠的掩城而来,视觉之中就一个字-----蓝。仔细一瞧,湖水无多远,就在城郭的睫毛下边,眨一下眼,就能扫到水面,掀起一层涟漪……

卧龙湖名不见经传的时候游客不多,现在景点建设迅速升级,湖的名气远播;也许你不想去大草原,就是直奔她而来的,那样即可直接切入主题,不走啦!入住小城,滨湖小憩几日,休闲度假多住些时日更美,体验一下这里的宜人妙处吧。

一、今昔夹梁岛

夹梁岛为卧龙湖的湖心岛,小巧玲珑,约3平方公里。

关于卧龙湖的前世今生,有一远古传说,为湖乡人们所津津乐道。

传说创世纪之初,这里原是一带大平原。一日,王母娘娘于天宫中沐浴梳妆,头簪上的一颗珍珠滑落下来。上天之物下坠,重量加速度非比寻常,把好端端的平原砸出一巨大的湖坑。珍珠陷落的巨大冲击力,将泥土岩桨抛向周围形成山丘岗岚,而湖床深陷数十丈,聚水而成湖泊。由于历史久远泥沙淤积,变成浅湖湿地,而那颗珍珠不但没有被埋没,它倒是慢慢长出来了,凸起于地表,人们叫它珍珠山,为其奇特的传奇人们甚是感叹着:珍珠是天上的宝物,泥沙哪能掩埋得住它呢!

本来珍珠长出来也就长出来了,乃世间的一大吉祥之兆。可是别忘了,福兮祸所伏啊!深山老林中的一条沙龙久久觊觎这颗珍珠,想据为己有,从西南方探过身来昼夜嘻戏,欲夺而逃之夭夭。天宫见状派使一天龙下界,伏于东北方接近珍珠,构成二龙戏珠之势。人们看戏一样思忖着,二龙永久相戏,还是要有一番争夺,谁胜谁负不可定论。哪知那天龙绝不是凡物,沙龙哪是对手?一日,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阴得像锅底。天龙借着风势愤然跃起,拔出宝剑,只一剑下去便将沙龙拦腰斩断,前半截戗入湖心,只露一少许脊梁背儿,后半身永久留在湖的东岸。得胜的天龙也不能归天了,它奉命看守珍珠,静默地伏卧于珍珠山旁,近在咫尺,世世代代看守着……后来人们把这个湖叫卧龙湖。

今天的夹梁岛,即为沙龙卧于湖心的地方,早年有一带陆地稍露于水面,当地渔民称为夹梁子。渔猎之间休憩进餐、搭窝棚背雨都在这地方。后来,当地政府要大力建设卧龙湖,与民企合作,掩土为路,与夹梁子相接,继而昼夜运土填石,扩充面积,遂筑成湖心岛。

夹梁岛落成,使人们入湖有了陆路通道,观湖赏景有了最佳新看点。

现在,夹梁岛已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亭台楼阁不多,只为鸟的世界营造安谧的乐园,设有野禽动物观测站一座,观鸟房一幢。登高四望,处水之中央,环顾而无所碍眼,八面风光尽情揽阅。西望水阔天长,极远处,放眼无边,难于望到尽头;稍近的对岸,渔村渺渺,树影房舍轮廓毕现,但究其细节却又绰然渺茫,宛如一巨幅湖岸风景写意,不可具体,不可逼真。观览欣赏对岸的美妙,稍加诗意的想象也未尝不可,全凭自我处之。收回视野,南边无多远即是岸头,龙背山齐崭崭的崖岸兀立于眼前,断腰脊背拖着后身,与夹梁岛两相对望,相泣相怜的样子。

夹梁岛东侧,一座造型奇特的白天鹅大桥耀眼夺目,母湖与内湖两水贯通,就在这一桥下,为卧龙湖水系之要冲。隔水相对远望,东南方向有一座彩虹大桥,为两个子湖之间水脉通道。白天鹅大桥南面为内湖风景区,三个湖间小岛,属于康湖范围,但在地势上却与夹梁岛连成一体,三小岛依夹梁岛而建成,母岛腹下三只蛋的情形,可爱可亲。花草树木,游廊处处,具有南方水乡风格的鹊桥高高拱起,半月形拱洞倒映水中合成圆月,明镜一样清晰可见,它把水中蜿蜒的各岛衔接起来,迂回游玩,温情暖意时时袭上心来,熨帖可人。

回眸东岸沿城一线,现代城郭,楼塔林立,高矮错落之间,水光倒影,新美如画。珍珠山宝光剔透,山下入湖广场,西侧水陆码头,车聚人往,人声鼎沸,游船画舫,出水进港,波光潋滟,繁忙而热闹无比,不时有汽笛和人群欢叫声,渺渺传来。从珍珠山起始,南北两湾,恰似一对长长的金钩对称分行,把东北东南一线完全延揽过来,旅游沿线由水城山郭融为一体,绵长而蜿蜒十几里,碧水金岸,处处游廊画栋,水上乐园,繁华喧嚣不止。而夹梁岛一线独处水中幽静,心中诗意,眼中画幅,悠闲恬适乐而忘返了。

二、珍珠山下

小巧玲珑的珍珠山,与天龙山头紧紧相连,就在天龙的嘴巴边上,兀自独立于碧波围掩的岸边。说它独立是因为与其他山体绝无干系,完全孤立独处。圆圆的,在内湖与外湖两水相夹之中,一枚珍珠凸露于地表三分之一的样子。它与天龙山看上去虽是一个岗脉,近在咫尺,可龙头与珍珠山之间,却又是彻底断开的,表明它们压根就不是一个根基的两个山体,神话中龙的肉身与天宝珍珠肯定是两回事了。而说它是两回事却又绝对不了,因为有传说故事的内在构连,又不能把它们绝对分开。现实中两山相对,中间断开处也仅仅数十丈宽,好似龙头一方伸出舌头就能舔到珍珠山体,而张开大嘴用力一吸整个珍珠便可完全入口的样子。天谴尤物,妙趣横生的天然态势,令人惊叹不已。

珍珠山下即是湖滨广场游览区,西边仅千米即为入湖码头。偌大一个恢弘无度的母湖,此地为唯一一处标准入水码头,堪称肚脐眼儿的位置。城内、岸边两侧有多条通道向这里汇聚,车流人群纷纷攘攘向这里涌来,这里便成为主入湖广场。看来,珍珠山下,水陆码头、港湾,在卧龙湖众多景点之中处于核心位置,可谓画龙点睛之处呵!

湖滨广场与临水港湾设在这里,与珍珠山相依相伴,这又是一绝好的定位选择。真乃天造地设,端好正着,完美无缺。在湖的传说中,敌对双方拼死争夺、最为珍贵的这颗珍珠成为故事的焦点。在现实中,珍珠山与山下的广场港湾,仍是湖乡围沿之间,焦点中的焦点。

平岸广场当然视觉开阔,而有山为凭靠,况且是这样一座珍宝小山为屏,审美意境固然陡升。若陆岸平直,水面旷远,审美疲劳无法摆脱。而小山兀立于水边,就此依山建造广场,则景象秀美可人,风水珍宝,该当汇聚于此,宜人养眼,世人的福气。

若从县城南区方向去往湖边,视线老是被天龙山和珍珠山遮蔽着,虽见到了水面,也是内湖的边边角角。外地人往往懵懂,不免有些失望,而随着人流前行,不觉来到天龙山的龙口处,惊喜地鉴赏着天龙戏珍珠的奇观妙境,然后,沿着龙头与珍珠山之间那条不算开阔的通道,往前探寻湖的真面目,通过两山相夹的入口,又有一高企的平台障碍着,平台前沿,一组尖峭高耸的湖蓝色片片风帆重叠的造型设计迎头而立,向人们暗示湖岸已经到了。人们争先往平台上涌动,一旦跃上平台,哇!眼前一亮,真乃心惊色喜。只见得碧水沿岸,广场精美怡人,湖岸湾长泓远,天宽水阔,一望无边。卧龙湖,真的卧龙湖呀!明镜一样湛蓝,亮相在你面前,喧嚷的人群一下静止下来,被这一面阔水迎面遮来而惊着了。

珍珠山北面与沿岸之间,有一间距,辟为湖口广场,视野宽敞而又山水相衔。

广场设计建造超凡脱俗,宏大而精美。刚刚进入湖口正门,一面斜坡向着人流方向倾斜而下,水柱冲天下泄聚水于高企平台之上,顶上有浅池,池中蓄水不可多,水又从中溢出来,沿斜面冲流而下,斜面有横向牙纹,搓衣板的样子,清澈水流从顶端漫淌下来溅起波浪,动感十足。广场宽阔,花岗岩地面,平阔雅净,中间一带,木塑地板铺面,踏动有声,空空的感觉,浮荡而闲雅。广场北侧静躺着一围盆景式的港湾,港湾东侧从广场这边凌空架起一座宏大的弧拱长桥,命为康桥,通体宫墙红色,一直深入到前面的水上汀渚小岛,给小巧精致的港湾架起一道霓虹,显出了大气磅礴之势。有广场、小岛、康桥构成的港湾,宛如精瓷细质的洗手盆,端庄秀美。由于山体和小岛的遮挡,港湾避风,水面出奇的宁静,如豆蔻年华的少女一样静美优雅,水波不兴,偶有涟漪也不扩散太远。港湾沿广场一侧的边沿,有弧形台阶步步下沉,一半露天,一半浸入水中,游人亲水便可步下“盆壁”的深度去接近水面,但多数人看着她的宁静迟迟不肯伸出手来,生怕惊扰了她,打破这里的和谐。而静观前方,小岛共有两只,一如双肾的形状,呈钳形把湾内水面与母湖从形体上隔离开来。两小岛绿树葱翠,簇拥遮掩,中间有栈桥链接着,使人有了偷视远方的快感。东北一侧透过康桥拱体下面露出辽远的水面,使人一睹为快的激情陡然膨胀起来。遂奔广场东侧找到高架大桥的入口,手扶高栏拾阶而上。高挑的栈桥如水面上的彩虹,弯弯拱起向前延展至东小岛上空,稍有沉降,便形成一个大大的椭圆形廊台,凌空环绕小岛一周供游人停留观赏。此处登高凭栏而望,大湖在眼下幽蓝幽蓝的,宽、广、大、美,宁静悠远之中,不乏飘渺未尽的水乡怅惘。为什么怅惘?游人的心动了,情感临袭,有感而无法表达的那种,也许这就叫乡愁吧。东望滨湖长堤,半月形钢铸红色漆面大桥座座拱起,湿地公园,水草荷花互映,早已是人流接踵不断,三五一伙散落在水中栈道之上,有些喧闹景象;西望齐崭崭湖岸边,一带滨湖旱地公园,小丘小包之上秀木成林,疏密有度。这里是珍珠山西侧与入湖码头相夹的一段景观地带,中有碑亭一座,供奉着早年村民竖起的龙王石碑,故这里又称为龙王亭公园。公园南侧是一条去湖心岛的柏油马路,透过树木间隙,车流来往匆匆,而游人于湖岸一侧,隔着公园小丘树木,很有静意地在湖沿上慢慢游览,互不相扰。龙王亭公园西侧就是入湖码头了,舟船画舫还有快艇,入水返港,水上的繁华已是清晰可见。

珍珠山从北面广场一侧看来,像是一只蛋形,有些椭圆。山体陡峭如蛋壳难于攀登,借助人工石阶才能上得顶端。本来山根下就有一提示牌写着:禁止游人登顶,令游人望而却步了,只有那胆大一些的探步上来,也并无人阻拦。噢,原来顶面又是平整的,有红墙碧瓦的屋舍建筑,于山顶兀立而起,婷婷而立,给小山增添了靓丽,更显其玲珑可爱。再细一瞧正门匾额,乃久仰大名的卧龙山庄。山庄有瞭望台,登顶瞭望,天龙山曲身抵近,探头前来,形成逶迤之势。周遭旋望,水泊围掩山头,山水相间,宏阔而壮观无比。珍珠山上,天宝圣顶,也并非绝拒人间烟火,山庄门开着,有公职人员进出,间或有小车升顶,像瓢虫一样沿陡峭爬上来,从车上下来的仍是穿制服的治安管理人员,让人感到了陌生和神秘。山顶平面也仅仅是一围院落满满的占据着,院外就是山体下滑的陡崖,在崖角处,有一不显眼的石碑,且极容易被忽视,细心着眼却是青铜时代遗址的标志。噢,小山真的有那么久远的来历,倒是不凡呵!而另一侧碑上则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权威镌刻,让人感到了这颗珍珠的通体价值。下得山来再环视一遍,小山被茂密的树木包围着,一围葱茏,山庄建筑与树木填充了平顶的高度,看上去仍是圆的,让你入迷,令你费神猜想,她,真的是从深渊里兀自长出来的?

入湖码头在广场的西侧,相隔仅一千米。这里岸边敞平,视野开阔,母湖码头在这里建成,设计很大气,新颖别致,呈三角形围框向湖内探进水面。三角形的一角有开口形成门户,三角围圈之内,延边设25个泊位码头,供大小船只停靠,游客可沿阔大的三角边台深入水面,寻找自己的泊位序号登舟离岸。整座码头设计简洁明朗,本身即可自成一景,闯眼入画。一旦登舟入水,驶离三角码头,在那碧水清波之上,赏荷花,穿苇丛,入蒲荡;追野鸭凫水,聆丹顶鹤鸣;赏鸥鸟白鹭飞翔,惊鲤鱼跃入船舱……天上人间,水中诗意,畅想无尽……

三、金锚湾

一只巨锚,一双弯长无比的锚钩,把卧龙湖沿城一线稳稳地抓牢。

登高俯视仔细斟酌,卧龙湖贴近城郭的沿岸竟是一只海底巨锚的形态,酷肖无比。现在,你告别了夹梁岛,又脱离了码头水滨,径直登顶对面的天龙山,反转过来面对湖的方向,审视一下湖光沿岸就会发现,把亮丽的水面挖掉,剩余的陆地部分,即显出清晰的一只金锚抛定的轮廓线。你看,两支锚钩从珍珠山处向南北双向分展开来。南向的锚钩紧紧顶托滨湖新城,沿渔村五官营子,向西南方钩挂折转,形成南锚湾;而北向的锚钩亦从珍珠山孽分出来,向东北方,沿天龙山下向东北延伸,循小城西街居民区边沿倒挂弯转,折向正北。把母湖东北头首方位兜过来,形成北锚湾。这样,以珍珠山为分蘖点、以南北两湾沿岸为锚钩、以入岛通道为锚柄、以夹梁岛为锚蒂的一支完整的金锚打造完成。不仅如此,设计者唯恐分蘖处不够牢靠,遂以天宝珍珠焊接在此,使这支巨锚更加完美漂亮,珠光宝气金光耀眼。

今人打造景区,古史早有兆头。

相传,早年在卧龙湖边上有一小村叫鲤鱼堡,堡子里有个老渔翁姓李。爷俩常年以打渔为生,就喜欢鲤鱼,连炕头的一面墙上也贴着一条大鲤鱼的年画,多年舍不得揭下来,已经很旧了,但还是鲜红鲜红的。

正是夏日打渔的好季节,老人却一病多日未起。儿子李顺十八九岁,从小跟着父亲练就了一身渔家本领,俨然一个成熟的船家把式了,因为家里贫穷还没娶媳妇。儿子伺候在床的老爹,也多日未下湖打渔了,炊上什么都没有了,他想给老爹补补身子,就到湖边上买鱼,恰逢渔者刚打上来一条大个红毛鲤鱼,通身红鲜鲜的,遂高兴地买下,回家准备收拾下锅。可是,他刮鱼鳞的时候下不得手了。他刮一下,那鲤鱼就疼得聚敛一下,掉一滴眼泪儿;再刮一下,又掉一双眼泪儿。他看着这条鲤鱼太可怜,就住下手跟老爹说了。老爹也很奇怪,说打鱼的把湖里的鱼精给打上来了,这很可能是一条鱼精呀!就劝儿子把鲤鱼送走放生。李顺抱着鲤鱼跑到夹梁子那块把鱼放到水里,大鲤鱼跟他点点头一跃身游向深水里了。

回家后,老人又将养几日病好了,爷俩又天天入湖打鱼。打鱼是一项辛苦活,要半夜起身出船下水,天刚蒙蒙亮回来做饭,吃了饭再上市上把鱼卖掉。这一天清早爷俩回来准备做饭,儿子一掀锅盖,呵,一股热浪冲出来,把他吓了一跳,一锅热气腾腾的大白面馒头在锅里蒸好了,爷俩狼吞虎咽吃得香喷喷的。第二天回来一掀锅又是一锅大馒头,仍是热气腾腾的。爷俩吃了以后,儿子李顺眼睛盯住炕墙上的大鲤鱼一阵发呆,心里寻思这是谁天天来给蒸的馒头呢?爷俩实在猜不透啊!这天晚上儿子对老爹说,明个打鱼你自个去吧,我要一直守着到天亮,偷偷看着到底是谁来蒸的馒头。半夜,老头出船走了,那李顺猫在被窝里偷偷地看着。不到五更天的时候,墙上一阵稀里哗啦的响,那张大鲤鱼年画鼓胀起来,从上面下来一个俊俏的大姑娘,下地开门,揭锅添水做饭。不多时,又一锅热气腾腾的大馒头蒸好了,锅头灶脑都拾掇利索了,那个大姑娘上得炕来一直走入画里不见了,画面又恢复了正常状态。老爹回来,李顺把事情经过说了,老爹思忖半天点头看着儿子,说你也这么大了还没个媳妇,明个你把她留住给你做媳妇吧。

第二天又是老爹出船儿子专意静悄悄偷偷地瞄着,等那姑娘蒸好了馒头正要归去时,李顺已穿戴完毕做好了准备,那姑娘一开门见到了小伙子,便羞得满面通红怔在哪里,也不说话,只是向他点点头微微一笑。小伙子也羞怯了。少顷,他刚要上前搭话,抑或是伸手拦住她,可这些都晚了,姑娘长袖遮面已经一步踏上炕沿儿转眼之间入了画里不见了。李顺不甘心,次日又在耐心等待。但见那姑娘去了外屋做饭,他又一次做好了准备,下决心一定把她搂抱结实,不让她走了。一会功夫饭做好了,等姑娘一开门,小伙子一下拦腰把她抱住,心想这下好了,无论如何也不撒手,求她给我做媳妇。可是,小伙子刚刚抱住姑娘的腰,只感到滑溜溜的把握不住,姑娘转眼挣脱不见了。

老爹回来李顺又说了经过,爷俩犯愁了。怎么能把她留住呢?寻思了半天老人想明白了,说:“她不是从画里来的又回到画里去了吗?看来那是她脱身的地方,没有那张画她肯定就回不去了。”儿子也恍然大悟,说有办法了。

话说第二天又到了那个时辰,一阵稀里哗啦响动,那姑娘又下来到外屋蒸馒头了,李顺迅速到墙面上一把将那张鲤鱼年画揭下来藏在被窝里。等那姑娘回来在屋里来回打转转,却怎么也找不到回去的门了。李顺起来一把拽住她不撒手,两人唠着心里话一直到天亮。原来这个姑娘就是他放生的那条金色鲤鱼转化人形报答他来了,它是一条鱼精,可以出神入化,需要什么都能做得到,并说你们爷俩吃的喝的都不用愁,我可以供你们一辈子。李顺说,我救你是应该的,生活上我们爷俩也能自食其力。可就是有一宗,你看我都大老爷们了,还没一个姑娘愿意嫁给我,这样下去我就要光棍一辈子啦!你要想报答我就留下来跟我一起过日子吧!在小伙子一再挽留下,姑娘只好答应说:“看来你是一个卧龙湖上最好的人,要不是你救了我我早就没命了,既然这样我就不走了给你当媳妇,一辈子报答你----”老人回来一见儿子有了媳妇,招来左邻右舍,乐得比往日多喝了两壶酒。从那以后媳妇在家做饭爷俩下湖打鱼,日子过得太太平平相安无事。可就有一样,老人领着儿子打鱼大半辈子了,没有一付鱼钩使用超过半年的,而且钓上来的都是三斤以下的,大个的鱼根本钓不上来。

爷俩跑到康家屯镇子里多少趟,铁匠师傅说没有那种特性好钢,鱼钩本来就细小又没有好钢,很容易被拉直,一些小鱼或中等个儿的还可以,太大个头的当然就很难钓到了。李顺媳妇知道了这事,见爷俩愁眉苦脸的,就顺手把头上的一枚金簪拔下来侃快的叫了一声:“顺子,看这个可以的话,你们到炉上打两副鱼钩,钢口肯定是够用的,只要咱家鱼钓的多,我看就值得。”李顺向来听媳妇的话,乐呵呵地到镇子里打来两副錾金的钓钩,这回爷俩下湖钓鱼天天船舱满满的,小日子眼见着火苗一样红起来。

几年以后,老爹越来越老了,勉强上船给儿子打个帮手。一日,爷俩刚刚行船过了夹梁子,天气突然变色,狂风大作,巨浪滔天,直把一叶小舟向湖的深远处飘去,老渔者明白,一旦到了水深浪急之处,很可能船翻人亡,不堪设想。老爹和儿子都吓坏了,难道那条卧龙真的翻身作怪了,非要我们的命不成!爷俩一个摆橹一个撑住船篙,死死顶住,同混浊的恶浪奋全力搏斗。结果,船竿折断了,双橹也掉在水里飘走了不知去向,爷俩只好双手紧紧抓住船玄,听凭命运吧!云越来越黑,浪越来越大,一次次船眼看就要翻扣过去了。就在这时,一个女人的喊声越过浪涛传过来,爷俩转头一看是李顺媳妇,不知怎么她跑到夹梁子上来了,拼死呼喊:“抛鱼钩!抛鱼钩呀!!”爷俩没理她,心里气愤着:抛鱼钩有啥用呀?都什么时候了还顾得上垂钓?!这时,媳妇还是破着嗓门喊:“快抛钩呀,要不就来不及啦----”李顺心想这莫非是媳妇急疯了吧?也罢,抛一竿再说,遂向夹梁子方向一抛,强风之中一下鱼竿折断了。媳妇见了又急喊:“顶风不行,顺风抛!我助你们一臂之力,来,使劲----”老爹见儿子的竿断了,于是操起自己的长竿金钩,猛的一下向东岸抛去。嗬!真的神了,钓线无限延长,线体变为绳索,金钩变得越来越大,一下抛到了东岸边上固定下来。老人和儿子拽着钓竿,一点一点倒着手中的绳索将小船拉回来,算是捡回两条性命。待风平浪静之时仔细查看,这哪里是什么鱼钩,分明是一只巨大的海底金锚,其中一只锚钩深深陷入湖底,另一对锚钩呈水平状态嵌于岸边。老渔翁领着儿子、媳妇企图用人力将其拔起,怎奈金钩卧底,神人也无能为力,不几年泥沙就将其淹没了,后来此处形成了南北两条齐牙牙的岸湾。

从那以后,李顺媳妇说什么也不让爷俩下湖了,就在岸边上的李家窝堡种旱田穷苦度日。一天,老爹和儿子下地回来,见那媳妇打扮得利利整整,好言相告,说我来咱家好多年了,也没给你们生下一男半女的,可是也该没回去看看父母了……老渔翁和儿子同时一怔:看父母?家在哪呀?路怎么走哇?可是,一眼见到她手中拿着的那张金鲤鱼年画,爷俩什么都明白了。媳妇软下心来继续说着很对不起的话,又抽泣着叮嘱爷俩好好生活,一转身上炕,展开那张陈旧不堪的画幅往墙上一敷隐身而去。墙上那张红鲜鲜的鲤鱼年画,还如同多年前原封未动的样子贴在墙上。

李顺总是有些神经质的半夜醒来,希冀炕墙上的年画重新鼓起来,俊俏的媳妇再回到身边。年长日久,奇迹却没有再次发生。好在日子也好过了,在老渔翁的劝说下,李顺找个本村的姑娘成家过日子,有个儿子叫李鲤。

生活是庸常的,对于老渔翁来说,儿子又娶了媳妇,孙子也有了,日子过得一直很好,该知足了。可就是心底那个结解不开呀!人越老越不舍心,老人几乎疯癫了,四处向人诉说求问,最后访到了一位道长真人。白胡子真人说:“画中下来的美女并非开你们家的人生玩笑,她是真心来报答你们的,以身相许也是情愿的。可是美女并非凡人,那金簪也不是凡物,说是錾金钓钩,那可是上天银河中的一柄金锚,不仅助你们钓鱼还能在危急时刻救你们的性命呀!”

老渔翁听后再三叹息,又问起卧于湖底那锚钩的事情。白胡子真人说:“金锚卧底,已被珍珠山压得死死的,看似无用,早晚还有大用。”真人摊开手掌掐指细算,半晌回过头来如实相告:“两千年后,金锚两湾,沉钩泛起,世相大变,此地寸土寸金富可敌国呀!”白胡子真人一席话,老渔翁记在心底,临死之时遂将此言传于子孙后世,直至今天,人们还口口相传不已。

公元已经过了年,如今卧龙湖的开发如火如荼,南锚湾和北锚湾紧抵城区,休闲市民和旅游者出得城来,迈出的第一步必是金锚两湾,沿线建设无疑成为景区的热闹区间,投金铺银在所不辞。卧龙湖水势浩大,没有巨锚难于泊稳大舸。新湖区的设计建造者们,沿着传说中金锚抛岸的位置,要打造一支巨大无比而又相当稳固的金锚了。

南锚湾的建设,沿顺山屯旧址西泡沿儿,弯向五官营子村后,向西直至龙背山,把入湖通道以南部分延揽过来形成了一个榄圆形的康湖。南锚湾面临的是康湖沿岸,从珍珠山往南游览,东面是天龙山首头,戛然而止于入湖主口通道上,隔路西面即是康湖边沿。此处有一大型转盘花园,让通津大路到此为止,画上了句号,告诉人们,再走就入水了。转盘花园绿树拥簇之中矗立一座巨型雕塑,白钢结构圆环状,高15米,成为亲水湖岸的鲜明标志。雕塑名为“龙门待鲤”,它面对宽阔笔直的通津大路,一望而入新城直至旧城,而城中方向,也一眼就能望见它,高大闪亮。过了大路口,南锚湾正式拉开,湾内康湖边沿一线,水波荡漾,水面相隔一箭之地,湖中接连出现二座生态风情绿岛牵手相连,如水中飘起的绿色蘑菇,画中有诗,诗中有画,马路路肩连着岸边游廊,木塑地板铺成露天长廊,实木栏杆随着湾岸向南延展开去。再往南,锚湾路的东侧,临渊池在这里建成,整个工程分水面、广场和绿地构成,占地8万平米。紧贴城垣人工挖掘一小型深盆状湖床,与南锚湾路西的康湖之水桥下通连,池湖水面静美优雅,五只仿古凉亭深入水面之上,饮茶品酒,观景赏荷,休闲雅静。池水东岸便是泽西大路,地势在坡上已然高企有度,从泽西大路边上,人群拥于广场向西观赏,居高临下,亲水长台步步阶降,直至水面。广场为平面加立体几何形状,背靠敖包山、大辽圣市商业街,与绿丘、内湖一脉相承,让游人亲水之始就做了关于水的尝试,先临渊池,后内湖,再母湖,层层铺垫,极为得当。

临渊池桥南对过紧接绿丘公园,就内湖沿岸沙丘,辟绿地植乔木,花草曲径通向水边,水中近处,又是一座水乡风情绿岛,新美如画。岸边一条沟渠两侧筑起岗丘,两丘之间由栈桥衔接,交通曲径方便游览。绿丘终结后,沿岸一侧为五官营子渔村,一字长线,窄窄的起于沙梁之上,将康、平两湖勉强隔离开来,两湖夹映,水村人家,分外鲜活靓丽,富有生机。紧挨村子结束的西头上,一座宏伟大桥悬空高架而起,宫墙红色的钢架,彩虹状拱起于南锚湾临近尾声的地方,人们叫它彩虹桥。除此之外,此处设计水闸一座,机关开闭,掌控卧龙湖整个水系,实用之外形成景观,漂亮峻伟,两个子湖的水于桥下互通溢缺,而子湖与母湖也是水乳交融的,站在彩虹桥上隔水向北方望去,紧邻夹梁岛一侧,凭借水面凌空而起的高大建筑,通体玉白,仔细打量才看出那是一只巨大的白天鹅,振翅欲飞的姿态栩栩如生。她那长长的脖颈实在太高大了,平阔的水面,绿岛树木,周围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它那高高挺起的头颈更高大呢!鹤立鸡群,独立水央。它的腰身即为一座阔大而漂亮的白桥,几道斜拉桥索构成了它的振翅翎羽,人人称羡湖中大美的白天鹅大桥啊!

收回视线,站在桥头闸前,桥南桥北,饱尝水乡湿地风光美景,在左顾右盼之中观览不尽。要知道,仅两个子湖的水面就已远远超过杭州西湖了。

南锚湾在临近尾声的地方,划出垂钓区。这里远离城区喧嚣,静谧优雅。南锚湾交接在龙背山脚,背靠龙背陡崖,西邻母湖浩大水面,面对内湖伸出长长的渔竿儿,幽静美气,坐上一天,渔趣尤酣。长长沿岸一线,绫罗伞盖,春雷之后蘑菇一样的相继顶起,花花绿绿之中却不闻吵闹,鸦雀无声的状态下,销食儿、抛竿儿,静观鱼儿上钩,只有钓上一条大的,鱼竿压弯挑出水面的时刻,才偶尔发出欢叫之声。

南锚湾长4.3公里,游人沿途观览,或小憩或登船游湖或驻足等待垂钓者的鱼钩有获,半天时间都在这里了。

游北锚湾仍从卧龙湖主入口开始,它面临的则是母湖的沿岸。湖水浩大,在长长的围湖大堤之外,经过桥下溢出一狭长的水泽沼地,漂亮的沿湖湿地公园就此建成。

长长的沿岸名为“朱丘红堤”,为游人观赏游览提供了佳好的视野沿线。湖水浮摇几乎平岸,栏杆延展,垂柳依依,三座人行拱桥相距二百余米,沿红堤不时隆起。红桥为钢结构,半月形拱起,游人拾阶而上,又极顶而降,从另一侧下到地面。三座拱桥通体朱红油漆,阶梯由防腐木板铺成,每登高一级,观看水面的效果就有所变化。游人如织,争先登高览看,一睹为快。待到了桥顶端,游客定要驻足观览一番,就有一群人簇拥在半月形的拱顶之上,俯视湖面欢呼一片。的确,游人已然亲近水的脸颊,又在高处俯望,平静的水面大海一样深沉广阔,从脚下一直到渺远,眼观湖光远景,心胸随之放达无比。

这里是天龙山下一带沿岸。早年沿岸一带为自然野草平滩,水下乃细沙淤底,每到盛暑夏日,小城里的男女老少,纷纷从天龙山坡一拥而下,下饺子一样入水野浴。湖床下潜,慢条斯理,入水趟出半里许,也刚好齐胸的样子,浅水沙滩老少咸宜。踏实而尽情地水上玩耍,近水之邦得天独厚之感,让人们彻底的放松心情、无所拘束的欢愉,进而更加放肆,乐水陶陶。平展展的天然草坪之上,各色伞盖罗帐,光鲜耀眼,看风景守候东西的亲友人群,长长的一线布满了翠绿的草野坪岸之上;而水下花衣短衫,赤膊短裤,一片水波荡荡人海咆哮的喧闹之声。市民们自发形成的颇具野性的天然湖滨浴场早已成为昔日的风景,现在,浴场移往他处,这里变成了风光秀丽环境优雅的滨湖游览地带。

再继续沿红堤前行观览,不时有亲水平台探入母湖或堤外湿地之中,一样的钢板朱红油漆,等于将立着的红桥劈开放倒,半月面幅于堤坝外侧平挎出来,让你与水面更亲近一些,用手撩水洗脸,真的零距离了。

三座红桥升降翻过,湿地上条条钢铸栈道把接口牵连在红堤上,游人步入防腐木铺就的栈道,水中游廊引导你贴近水面游走观瞧,鱼儿水草鱼鹰荷花,亮丽的阳光下,水泽故乡生机盎然;栈道曲折迴环,到了水中矮丘地带,栈道围小丘环绕,丘包之上,三五株树,或亭亭玉立或垂稍抵水,雅致好看;有时栈道不绕着什么游走,而是在平静水面的深塘中,自己划成一圆儿,中有圆盘小桌,临时小憩,口渴小饮,继而吃点小餐,喝一罐啤酒,则更为惬意。

湿地、栈道、小丘的外侧露出旱地,树木草坪林荫夹着的自行车、电瓶车专用小路,循着湿地边沿而设,北锚湾一线实在长远,徒步行走一定很乏累,自行车电动车会助你双腿之力,走完全程。自行车专用道外侧为带状森林公园,各种树木,林荫蔽日。再外侧,一条柏油马路为北锚湾近水沿湖路,是它划出弯长的锚钩走向,圈兜湖水,形成遥长的一湾风景。北锚湾路之外就是陡然而起的天龙山体,森林葱郁密不透风,属于山上公园了。而湿地公园东边尽头,有大小两个湖滨广场,两广场间隔一段湿地,有栈道链接,此处为北城区入湖广场,一样的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湿地过去,北锚湾路减去了湿地隔离,直接面对母湖水面,湾体变得瘦窄,显示出了锚钩的锐气。柏油路边沿湖一侧,露天长廊一眼望不到尽头,实木栏杆浅黄表漆,拦下路肩,防腐木板条挑空铺就,长长几公里,架起曲线风景,一溜木栏,栏外人群,红黄蓝绿各色伞盖,倒映水中。这里比湖心水浅,适于水草生长,香蒲翠苇片片丛生,绿色空当之处,亮色水面不失时机抢先露脸,湛蓝的天空、雪白厚实的云朵都在里面了。尤其是洒脱大方的荷花在这里落户生根,一入暑期,花盘陆续绽开,一湾蒲苇水塘圈围荷花一片,高高的莲梗托起出水芙蓉,硕大的立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组成绿墙,护拥着红颜粉面;浮叶在水面上安静的睡着了,止住水波涟漪,使水塘更加宁静安详,荷花映日碧绿芬芳的景象,令游人流连忘返。冗长的沿廊也不乏别裁之处,栏杆打开,阔大的水中平台,让游人视神经呆板的时刻,陡增精神,踏平台近湖水,亲蒲苇赏荷花,趣味又增。渐渐到了北锚湾的尽稍钩尾。这里观看水面,迎着天光朗日,湖水宽阔无比,虽有湖心岛的遮蔽,也难掩浩浩汤汤之势,白亮亮的湖面,水波潋滟,对岸珍珠山、湖心岛成为景中之景,蔚为壮观。

北锚湾4公里,南北锚湾加一起共8.3公里。昔日沼泽泥淖,村野畜禽拱刨蹬踏之地,如今寸土寸金,价值连城,金锚陷底,埋没万年,总有光耀千秋的出头之日。康平人民用智慧的双手,沿岸寻求,艰辛磨洗,它终于金光耀眼,与世人重逢啦!盛世之光已然欲晓于东方腾龙阁的山巅。

四、龙背山

龙背山不是一条完整的龙背,显然被一剑削去半截,只剩后半个腰身了。那着剑的茬口齐刷刷的下来,崖头朝北,就立在湖心岛的正南方。北渔堡和李家窝堡的村民世代在山上山下播种庄稼,高粱谷子苞米大豆都种过了,年年丰收,只是断背的北坡有些采光较差。农人种地也很平常,只是有那么一段传说,增加了人们的好奇,生出无限的想象。

卧龙湖宽阔浩大,景区开发在母湖边又辟出两个子湖来,那就是康湖和平湖。康湖紧邻母湖头首边沿,中间只有“锚柄”一线相隔,深水浮摇,水中参差排列的六座小岛,绿树葱翠,亭台如画,这里辟为水上乐园,游船画舫,游弋岛滩之间;平湖则又向南面拓展开来,一直延扩至远处岗丘的根沿,把偌大的一围水泽洼地淹没过来。此处过去是荒野之中的水泽芦苇兼有稻田灌渠。现在辟为浅水湿地,与康湖之间有一条鱼背状沙梁分隔开来,沙梁之上,一带渔村孤立的守望着,为两湖增添了渔村乡野的气息。母湖、康湖、平湖一衣带水,分别构成了线线相隔的三种风格迥然的画面。母湖水面辽远,平阔如镜;康湖舟船画舫,绿岛掩映,水上乐园喧嚣不止;而平湖则是浅水漫灌,蒲苇碧草丛生,白亮亮的水面不时显影露脸。候鸟鸭雁群起群落,遮天蔽日。水鸟百种,筑巢孵化,游弋出没期间。周有护栏,围禁人类,只可观望不可探步近前,独家湿地,此乃鸟的自由世界矣。这样,三湖毗连一步一景,一景一个样式品味,美不胜收。而龙背山恰恰就在这三湖的围掩之间兀立着,成为观湖赏美的最佳高点。山梁不是很高,山体小巧而精致可人。游人往往好奇,远见得广袤无拦的平湖湿地之上,兀的突起一山,且临康湖一面留下陡然下滑的坡脊,甚是奇怪,便跃跃欲试,期待登高临下,一览美景的痛快。果然,龙背山不负游人的诚意和厚望,登上山顶,四面展望,水天、岗岚、城郭、树影、渔村,完全融入一幅全景画中,再高级的广角镜头,超凡的摇拍摄像技术也难留下肉眼中的效果画面。大处着眼,岗岚起伏托起天高云淡;小处入眦,则珍珠小岛,碧波帆影;隔湖凝望,但见远山围沿,碧波浩淼,天际线下渺渺可观母湖的概况轮廓;近视俯瞰,可见子湖两围,秀色可餐,湖心诸岛画舫游人即在脚下。

其实,龙背山虽在水乡村野,它与县城有着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中间隔着双子小湖,两相对望却是清晰得很。县城处于高地,那林林总总的屋宇广厦、高楼塔顶更显得巍峨壮观,漂亮如画。珍珠山顶秀丽的山庄,天龙山上高大的庙宇,敖包山之巅的腾龙阁,楼群小区乃至国电厂巨型水塔烟囱,都逼真可见。这一切在康、平两湖的底衬之上更显得新美如画。

龙背山与县城之间,也并非湖水隔绝凭水叹望。早年就有一条柏油公路成为县城西南出口的要道,从略显高企的鱼背沙梁上穿过来,于龙背山脚下打弯滑过,去往乡野远村。现下,南锚湾作为康湖的南沿,岸边一条高等级的通道稍作弯曲勾连至龙背山下,至此,这条金锚之路意犹未尽,很不满足的意思,又围着山脚绕山一周,把个龙背整体锁定才足意。弹丸之地的小山,有光滑铮亮的柏油路围绕,好似为它镶上了一围美丽的金边儿。

五、马莲河口

江河终归大海,野水循行总要聚其湖泊。

马莲河就属于辽北蒙边的一脉野水,从科尔沁沙地汩汩注入卧龙湖。

马莲河有两条,一双姊妹河于湖的东西两端分别入湖,东马莲河、西马莲河俱为卧龙湖主要水源流脉。可以说没有东、西马莲河,就没有卧龙湖的存在。

东马莲河的入湖口在湖的北面,马莲屯西大桥南侧。站在跨河大桥的拦柱边,河与湖的接口就在眼皮子底下,那浅水细沙漫散开来,带着科尔沁草原沙地的清纯,一如撒娇的女儿,温存着依偎进母亲的怀抱。

马莲河之所以叫马莲河,而没有叫别的什么名字,大概与康平本土的草本植物马莲不无关系。其河道不深,浪滔不大,水流不急。若不是汛期汇下污浊,平时总是那么浅浅地流淌,一眼望透水下流沙底痕,搓衣板样的情形,金灿灿银鳞鳞。有着修长叶条、开淡蓝色花的马莲,墩墩丛丛,遍布河的两岸。而有着悠久历史的古代聚落马莲屯,就在河口湖岸边形成一带渔村。

河口西岸与湖边的三角地带,过去即为一阔大的马莲草甸,碧草齐膝,青葱翠绿。展眼望去,汪洋洋的湖边,晴空白云之下,朴素淡蓝的马莲花,金灿灿的婆婆丁花,还有不知名的各色野花,铺天盖地夺目耀眼。如毯的草甸上,玩童伙伴,扑捉青蛙蚂蚱,口中衔着马莲花柄用力一吸吮,奏出各种鸟鸣来与空中群鸟嬉戏对唱。

你拍一,我拍一,

马莲花开二十一……

这首童谣一经在马莲河畔吟唱出来,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延续至今,口口相传,由康平、辽北、到整个东北,遂遍布北方各省,直至全国各地孩童,通过媒介都会吟唱几句。

马莲的故乡就在这里。盛夏,卷帘状的花儿开了,淡蓝微紫于叶条间开得平平淡淡,不羞不娇。那种带着泥土芳香的朴素淡雅之美,酷似一个辽北的村姑。花有嫩梗儿,将其打弯出来,一双萼片显出蝉翼般的膜簧,放在口里,孩子们呶起小嘴用力一吸吮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山雀一般鸣啭。河畔两岸,村野田头,一片浓浓的童趣充满了稚气的享乐。在一片葱绿的马莲甸子上,男孩子用绵长的叶条编了藤子小辫,扎在女孩儿的发际下,一同玩起了过家家。吹够了马莲花,坐下来双双对对诵唱拍手歌谣。自己拍一下又转拍对家,左手换右手,右手换左手,直对拍,交叉对拍,花样多得没完没了……

隔湖南眺,陵山渺渺,精致短小的一脉,淡笔素描一样衬于天水相接的际线上,山水相衬如诗如画。环视湖面,波光潋滟,康平城区楼塔倒映。徒步走近河口沿岸,单要细细观赏一番河水入湖景象,便见得细沙浅滩,碧草青青,马莲河水温婉细腻,眷入母湖。回望大桥之上,现代省级公路绿树夹道,车影匆匆,穿梭往来。大桥之下河流入湖留下的些许浅滩,鸥飞鸟翔,湖乡野趣,赏心悦目之时,追忆出多少童年往事的畅想……

六、隔岸灯火

在卧龙湖中部,东西两岸出现掐腰的状态,西岸即是南家窝堡,过了南家窝堡,湖面大幅向西拓展,这里就出现一个突出的岸角。

夜雾初起水无涯,

碧草连天荡芦花。

归舟急橹惊宿鸟,

隔岸灯火是南家。

张春福老先生的这首诗即兴写于珍珠山上卧龙山庄。夜晚来临,他用灯火来告诉我们,对岸最近的村落就是南家窝堡,与这边龙背山、湖心岛有些近意,不然那灯火咋就那么显眼明亮呢?而南家窝堡何许村庄,它有什么名望吗?

南家窝堡,卧龙湖西岸二牛所口镇一个典型的湖边村庄,有着相当历史经历。本来西岸的村庄随着湖的边沿走向,都是大朝阳的房向朝东南,而到了南家窝堡位置,湖面突然往西转向,村子也随着湖岸走势,方向一下子变为正南朝向,村街从东至西,属一字长蛇型大村子,一百四十多户,人口五百。

早年,屯子有个别名叫南甸子,整个村子都在甸子里。那时卧龙湖蓄水很少,附近全是草甸子。雨水丰沛年份,有水泊泥淖聚守,而旱年或旱季,完全无水,徒步即可走到康平县城,回来布纳鞋底未湿,只是踏了一层娇绿颜色,那完全是一荒草甸子。清乾隆年间,距现在村址往湖里直走一二华里的地方,有南姓人家在那里落户占草,垦湖滩地而耕种,守着浅湖湿地,打鱼摸虾,围猎鸭雁,高丛茂密的蒲苇,成为上好的烧柴。有吃有烧、外加渔猎美味的湖乡农家日子,美气实足。近代以来,湖中的蒲苇渐渐成为工业原料,造纸、火药、床上用品等都要用得着,而民间智慧的农人也在开发编织业,苇席、蒲包、床垫子大量编织销售,还有捋蒲黄、采蒲棒都是很赚钱的副业,直到改革开放前后,南家窝堡一直是最富裕的村子。渔猎、收割、采摘、编织,每家每户,人人动手家家富裕。人民公社年代,每人日均只能挣到几毛钱,而这里日工分值达到两块多钱,一户人家,一年收入能有几百上千元,财富蓄积丰厚,围湖一带就出了名。

好事无双,有喜也有忧。建国后水利部门在龙背山下五官营子一侧修筑水闸,整个卧龙湖蓄水年年不断增加,甸子中的南家窝堡开始受水气,雨水一大屯子出不去人,连院墙甚或土屋都泡倒了,还得划船过去,才能到达村子地面。当时屯子里有个族人头领叫南森林,上下撺掇,又和村民商讨,准备把村子整个搬迁出来。南森林年轻的时候就是挑头做事的族头,办互助组、小社时期被大伙推举为管事的主任。走人民公社,他理所当然当上了生产小队的首任队长,这一干就没卸下任来。后来人们一直称他为老队长。年的时候,老队长并不老,这年他39岁,正是底气十足的成熟年龄,他没念书一个大字不识,办起事来却是老练而干净利落,这么多年他县里乡里跑个遍通,结交甚广,到了哪里都吃得开。人们拥护他还在于这位队长人好,心地无私正派。虽然他办事强横,人人都怕他,但事有公理,公道正派就够了,人们都服他的气。眼下搬家的事,他直接找到县里便很快得到批准。那么搬到哪里合适呢?这也不难,人们早看好了后边的月牙山。从甸子里后撤一里多地有一条山崖,东西成一线,面向正南,从正面看,它随着山势走向呈浅月牙形,崖前地势高爽,平整有度,中间稍有高企,是最为理想的街基位置。崖下稍作土方清理,撤平崖脚,遂把房子集体挪窝儿,十八九户人家,沿月牙山崖下一字排开,划出街道院落和房基位置统一建房。村子命名,把别名“南甸子”甩掉,正式叫南家窝堡。院落整齐,户户面积均等,街道笔直,两侧又栽植垂柳。家家崭新房舍,土墙土顶,泥抹一新。老老年的苇茎房沿被取消了,灰色陶瓦占沿,整齐一线,新木门窗,天蓝油漆,窗明几净,人们的精神风貌也大大改观。后些年小村被上级政府命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样板,“农业学大寨”运动最高潮的时候,小队又升格为村级建制,当时叫大队,老队长便当了大队书记,两次赴大寨参观,当了铁岭市的劳模披红戴花,荣誉满身。至今人们还记念着这位当家人物。前些年,他84岁时去世,留下名望让人记着。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人们有钱了,积蓄足了,掂算着要在本地率先盖砖房。村里统一给各户解决石料和运力,其余自己打理。一二年光景,户户建砖房争先恐后,很快砖石房舍全部竣工,红砖裸面,一街两侧人家,红彤彤的耀眼。多亏了这个能张罗事的当家人啊!早年起,队里办起了貂厂、捕鱼场、成立了副业队,全县范围生产小队集体收入最高;社员集体劳动分值最高,年,日分值两块二毛;当年村里最先通了电,老队长找了县里,高压线路就奔了南家窝堡而来,从这里才拐向了公社所在地;有了电,最先办起了粮谷加工厂,周围人们都争先排号到这里磨制文化米;集体最先买了拖拉机,各户最先安上了自来水,大队最先建起了俱乐部,那可是仿照公社俱乐部的模式,前脸二层小楼,坐席二百,开村民会、放电影、演地方戏,真正的气派。

小村的人历来勤劳。古人打鱼摸虾、设伏打猎要吃得辛苦;冬季收割蒲苇,整天劳作在冰冻之上,浩浩荡荡的蒲苇草塘里,大人孩子一起入湖,招儿唤女呼爹喊娘,白爽爽的苇茎芦花,密不透风的蒲草一片一片倒下,几天功夫湖面清出宽广的平面。小推车子,冰上床子、雪地爬犁,还有绳捆,人揹肩担,日夜往返运回家里;到了夏季割蒲草水下根茎,水深至胸腰腋下,链成草筏拖回岸边;采蒲黄仍要涉水入草荡深处,盛装的篮子袋子要高高举起,一小捏一小捏精心采下来,等蒲果成熟了结成棒体,已是秋后水凉季节,也无法大量采摘,直等到水面刚刚封冻,一上人还嘎嘎山响,人们跑冰上去拼命抢收。更有甚者,成年的编织,白日集体劳作,夜晚点灯熬油,半宿甚或通宵。很有可能,老诗人品味到的隔岸灯火与这点灯熬油有关。付出了、收入了、也富裕了。

小村有了两次变迁,一次比一次进步美观,当周围村村落落都还是土屋泥墙的时候,这里整个村街焕然一新,湖乡周围乃至辽北也是不多见的。现如今,卧龙湖大搞开发,环湖公路从村子通过,柏油路面上来了,客运班车设乘降站点,学生上学,青年打工,进出都很方便。月牙山下,面对浩瀚湖泊,老人们在村里居住可心,气候湿润养人,延年益寿,尽享盛世之福。

小村是美的,街道规划是美的,所处的山崖位置是美的,眼望湖面是美的,湖对岸的景致也是美的。这里同湖心岛、龙背山相对相望,互赏对方美景。从这里看湖心岛,碧水相隔,浪花泛白,影影绰绰之间只是一团树丛围掩着,清水碧树,比画中还明净;龙背山北崖,从这里观赏正是垂直角度,非常符合刀切剑削的样子。若从湖心和对岸回看南家窝堡,水边渔村的形象更美。水边村落整齐,绿树环抱簇拥,离离树影间露出红墙瓦舍、村街屋院。水乡人家,安详、谐和、宁静,似乎有鸡犬之声相闻于耳……

七、九龙探海

卧龙湖烟波浩渺,没有看到过大海的湖乡农人,把它当做大海来拓展自已的想象,那是合乎情理的。水面宽远,一眼难以望到尽头,渔船帆影,碧波连天,风大时也有浪涛滚滚,汹涌拍岸。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并不像大海那样空旷无涯,让人生出茫然无边的悲叹和心里空落落的感觉。而它是一望而有涯的。说它是长方形或近似纺锤形都可以,顺向观看怎么也是望不到尽头的,而横向看,对岸的渔村农舍树木,让你在远眺中体验到影影绰绰的朦胧美感,甚是惬意,妙不可言。如果你不满足于原地不动的欣赏方式,周围有环湖公路,乘小车疾驰一小时便可绕湖一周,若走走停停的游逛那就要一天半晌的了。在这过程之中,最令你注目的应该是九龙探海的图景。什么是“九龙探海”呢,且细细观看。

卧龙湖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光环湖公路以内的水面加滩涂面积也有90平方公里,沿湖乡村百姓历来水利开发不断,可谓愚公移山精神豪情万丈。适逢大跃进年代乃至后来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湖的周边凡有突起的山梁岗头,多有引水上山工程建设。借助岗头陡崖,高高筑起汲水池,然后接续长长的引水大堤向山岗田野延伸。远远看去一条长龙头尾全备,横亘于山梁之巅脊,尤其那探头汲水吞吐无度的姿态,与龙神形毕肖,几近逼真。这样的引水上山工程捏指算来共有九座,依次为县城郭北的“一0一”工程,转至西岸的是:任家窝堡西梁,小城子北梁,南家窝堡后梁,下坎子北山,绕至南岸西角有杨家窝堡南山,折转东岸的是:三棵树岗头,五棵树北梁,五官营子东岗。一周四围九座,人们遂称之为九龙探海。

九龙围湖,探头吸水而灌溉良田,是利国利民造福百姓的天利好事,然而贫穷落后的年代,投入匮乏仓促上马,设计和建筑质量都存在严重缺陷,水也提上山来了,但田野灌溉效果不佳,多年后遂废弃荒芜。水利工程虽然废弃了,龙的形体还在,它为后世留下一道围湖沿岸的景观,九座龙头高点成为各自观湖的最佳地标位置,你高我低竟显威风,各占独秀。

站在每一座龙头位置观湖,看到的景致是不一样的。首先,“一0一”龙头在县城北端,现在已被城郊延伸出来的人户所笼罩了。早些年这里是上好的砂场,临水高岗,破开表土层,全是深厚的优质粒砂,几十年来取之未尽,留下一突兀高崖。相隔县城西北出口的一条公路,后面是修李窝堡南山广大的山岗良田。水利工程设计于紧靠路南位置,高高筑起蓄水“龙头”,引湖水扬程提取以入,再潜入地下横过马路,在对面又起一同等高程,接下来就是绵长的龙身长坝,山体渐高,坝体又必须保持水平,肉眼视觉渐渐变矮变细的样子,一直延入山梁之后。现在“龙身”早已毁弃,龙头还高高的昂立着。在此观湖视野最为长远,它处于长形湖体最长端点,西南一望可观水面全长,中有湖心夹梁岛稍许遮掩,然龙头高点居高临下,穿越岛链仍可放眼瞠目远眺。可是,对边相望,只能见到天际,却不能目视水的抹角。卧龙湖的体长太遥远了,而湖的北面头首一线,为湖的锤头最宽处,光湖心岛以近的水面就有近海辽阔的视野感觉。北锚湾的钩稍就在脚下,长长的岸湾,有蒲苇翠色相环相伴,莲荷映日,片片点映期间。从珍珠山开始,十几里长湾人流如织,绵延不断。往昔静谧的西街沿,变得热闹非凡了。远处,天龙山、珍珠山、夹梁岛一线弯入湖中,自是一景,而龙背山就有些溟濛不清了。

“一0一”所在的公路,是省道彰桓线,沿路西行恰好湖的北岸。不多远有沿湖长村马莲屯,一字长蛇夹道而居,约四华里。要说湖的正阳位置,非马莲屯莫属,连康平县城也只属于东厢隅角位置。早年水浅少的时候,人称马莲泡子。现在,湖的水位上涨,家家户院南墙即为湖水所浸。马莲屯与湖的亲缘关系太密切了,她的唇吻着水,很倾情的样子。再看,湖边沿岸和屯街,凡有空地儿的地方,遍生马莲,墩墩片片,花开的朴素淡淡,为辽北特有,很像村中的小姑娘,不羞也不娇,我自任由花开花谢。早年,马莲屯因之而得名,现又因之而出名了。屯侧的马莲河因屯而得名,河水入湖,成就了湖的满溢、浩渺。有马莲的地方,有青葱有芳香。

穿屯而过的省道,又穿过马莲河,再西行近山根处折转为环湖路,跟前就又有一座龙头位置。

任家窝堡龙头位于任家窝堡村西头的山崖处,细说来,它并非亲自面临卧龙湖岸,它面对的是母湖西侧潜隐着的一个小泡子。早年小泡子无水,一个地道的洼甸子,引水线从岳家窝堡湖沿凿岸引渠,通过洼甸沼泽至北方山下。这里山崖齐斩,比龙背山还险要,年开工建设,红红的土质挖掘出来,红红的崖体鲜红耀眼,人们称为红口崖。它的龙头当然雄伟壮观,腰身绵长弯曲向北,跨过省道彰桓线继续向北延伸开去。此处观景,虽不比其他龙首直面母湖那样视野开阔,但面对子湖周围山野小景,潜隐一处,也不失为静僻天成的上好位置。况且,在这里隔子湖面南而对望,山坡绵阔悠长,山梁之上,小城子龙头及整个身驱,完全在视野之中,凛凛而有生气。稍有斜视,便见卧龙湖浩大景象,目视之下最使人心醉的是,左前方岳家窝堡小村,紧紧夹在母子两湖之间,水村一线,两水倒映,树影婆娑,煞是好看。小湖三面围山,只有小村一面空出来,一衣带水相隔相望。

小城子龙头伟岸雄视于湖的西北,这里山梁高耸,崖头陡峭,面临湖的北部,视野开阔明畅,康平县城整个城郭完全暴露在湖光水岸之滨,几乎无一遗漏。蔚蓝的湖面,碧波如镜,隔岸直对,相面一样仔细观瞧城郭,高处楼塔,低处瓦舍;沿岸天龙山把北锚湾甩在身后,龙口顶托珍珠山;再近一些,湖心夹梁岛绿树环抱,更加清晰一些。虽为湖心岛,却不在湖的正中心,从这边看来,仍在县城一侧。侧首南望,水面辽远,隔水远眺,陵山远黛似乎就在湖水之滨,实则于百里相望之中。小城子村子不大,全都聚集在山崖之下,村名有着悠久历史传承。就在山上灌渠的龙身北侧,一辽金时代古城遗址清晰可见,据考为辽金时代原州城址,高高的山坡上,三百米见方,周围有明显高于地表的凸起墙基轮廓线,其南侧城墙痕线在灌渠坝体掩压之下。登龙头之险峻,踞古城之祥址,观湖赏景,心胸放达及意。

小城子沿湖南行,眼前并无陡高的岗丘,但过了南家窝堡,在村西头与安家窝堡交界处,又有一处龙头建在月牙山上。这里,月牙拱背非常漂亮,站在崖背之上任何一点,瞭望湖面都是敞敞亮亮的,东侧康平县城楼群建筑,湖心岛、龙背山亲近有度;正南而望,三棵树高点、十家子渔村、再远处的王陵山都隐约可见。

出了南家窝堡和安家窝堡西行,湖岸西侧则出现了一很深远的平川坳地向西北方向弯入,深阔十几里,一条乡间水道承载周遭径流之水下泻卧龙湖。这条河发源于平川底部的马家窝堡,当地人叫马源河;另外还有一条发源于二牛所口西山洼子,故叫牛源河。这是二牛所口镇名不见经传的两条季节河。牛源河南流从小戚家窝堡东入湖,马源河则向东流经界力台、安家窝堡村南入湖。人说“牛源马源丰收连年”,可见这两条河流域的土地有多肥沃,这里人家有多么殷实。

马源河口,平川开阔。接近湖沿,地势竟又稍许高企,形成一条屏障围堰着湖水,使之莫要倒灌川内平畴。越过这一平川沿岸地带,便是有名的下坎子龙头。山梁不算很陡,只是一高高的坎头而已。那为什么有名呢?细细品味,它的位置显示了它的身价。湖的西岸沿线,掐腰位置刚刚过来,纺锤的锤向头有个向外闪转的趋。下坎子刚好在西岸方向扭转的同时,变为面对正南方,背坡向阳光线极好。早年卧龙湖半面明水半面蒲苇草荡的时候,这里正是靠近湖的南半边苇草最为茂密的区域,站在龙头高坎,俯视湖面,除边沿一带有些明水之外,整个南部湖区,芳草萋萋艾艾,浓浓翠色绿绒地毯一样铺满湖床,好似绒毯的厚度足以禁得起行人重量,踏入其上便可径直过湖到达对岸的臆想时时当真,跃跃欲试的意念很冲动的样子。展眼望去,对岸三棵树岗梁高耸,梁下渔村树行,离离倩影,渺渺可见。远处陵山一带,绵延山体峰峦更加清晰可望,晴好天气艳阳光下,阴阳分明的山峰脊背都能看得真切,更加坚定心目中的判断,那山真的不会太远了。从这里隔湖欣赏陵山无遮无屏,山湖映衬美不胜收,心旷神怡之中,把你的五腹六脏洗得干干净净,一切烦结愁云顿时消尽。

西斜而望,湖水尽处,滩涂远阔,水泽沟汊纵横,牛源河与西马莲河入湖通道就此通过,早年蒲苇芦荡连绵不绝,出了水塘还有旱塘,满眼芦花,金风劲吹,如波似浪。现下,围湖耕种,水田开发,鱼虾蟹池塘坝修筑等不一而足,但也都在卧龙湖区域规划之内,西南一角暂且休养生息,有西马莲河入湖,前景看好。

转向南岸,杨家窝堡龙头位置处于最南端,它与“一0一”呈长方形对角位置,只能两相遥遥相对,却不能彼此相见,遥远的距离消解了视力所及,湖太长,水面太远。龙头山下,十家子村一字长街,紧邻湖的南岸横亘在一条稍有拱起的平直沙梁之上,长亦是四华里,与北岸马莲屯一样的形体,南北平行对称,长短相仿,为卧龙湖南北两端对等的线型大村,都各自处在一带状沙梁之上,各守职责,封堵着南北两端,好似没有这两个村子的拦挡,整个湖水就会泄淌干净的样子。

迴转东面,三棵树险要的山梁耸起巍然的岗崖,环湖公路压在龙头的天灵盖上,从山的最高点汲水池边沿划过,这是围湖南部最为高耸的山梁,龙头极为险峻,行人每每途径于此,总要下车停步,驻足观赏良久,真是一处俯瞰湖面景致的极佳处所。

龙头在梁脊悬崖,临水一面长长的横向崖岸,陡峭高耸,临崖俯视,令人眩晕。但见水阔船小,如一叶漂浮,看似人在晃动,橹在摇摆,却久久未看出所向。向湖心处还是归岸,只有摇船的人知道。顺着阳光观湖,向西向北眺望,视线舒适,令人心神恬静,怪不得人们到此都要驻足,手搭凉棚以望,坐观良久。东南转角之处的龙头,不虚此行啊!

环湖公路在龙头高点上就此下山,三五公里就是五棵树村北山。此处山梁稍平缓,并无雄势,背靠缓坡,也将龙背引渠修筑一公里外的梁顶坡后。三棵树与北面的房家窝堡位置向湖中突出,而五棵树位于中间,岸边向后延阔,近旁有水口,一湾水泽扩充母湖之外,形成小泡子,看上去与对岸马源河口一带距离很远,两厢湖岸高度对等,于中部出现塌腰的样子。站在这里观对岸,南北有凸起,中间一段是低平的川口;而到得西岸马源河口回望,五棵树村的地方很不好确定,但有下洼小泡子位置出现缺如,也就是说,看一眼沿岸天际线,那处塌腰的地方就是五棵树了。小泡子水位不固定,看季节,看年头,所以北山的龙头也没掉过头来从这里汲水,而是直接在大湖岸边探下头去。

再往北转,山水之势更为奇妙。龙背山与天龙山两个庞然大物原始很接近,只因沙龙断背戗入水底泥沙,这里出现很大一段空当,现在,龙背山只好以断背脊崖与天龙山头、还有珍珠山相对峙,在这里形成水上钳形拱卫。拱卫之内的水面形成了现在的康湖。南侧即为一线隔两湖的五官营子,小村东头凸起一围台塬高岗。台塬来得很突然,岗高崖陡,就此修筑一座龙头,龙腰大坝宏伟绵长,龙身向右摆尾,煞是壮观好看。当年康湖没有独立的时候,这里,龙头昂于台岗崖头之上直对西北,眼前湖湾平静,远远的前方,二龙拱卫留出缺口,再往远看就是母湖的浩大水面。一条人工巨龙遁于后侧,近取湖湾之水浅饮,他年得志,一跃向前,突破拱卫,探海深处,兴波逐浪、大显身手。

九龙探海,另有两龙对峙几千年,化石一般的凝重,成为现代风景。风调雨顺的当代,群龙治水的风俗早就休矣!留下四围景点,供游人们参观、欣赏、也会有更深的思索……

八、天龙山与海印禅寺

天龙山,上天的遣使,得胜英雄的化身,守护珍珠的寂寞者。

游天龙山,其实从城中西岭街就开始了。那是一条贯穿小城东西、宽阔笔直的大马路,新城开通后人们称它为通津大路,从城东的岗顶,一直通向湖边津要。就在新旧城相接的当口,一条岔路向右前方引你上山,就此,两路的丫口处,形成一夹角园艺风景带,园艺角就坡修建落成,很有立体感觉,且又是等边锐角,很个性的样子。两路分行北高南低,车流人往,互观形影通透好看。沿窄窄的北路前行,这就是天龙山脊背的开始,所以这条路也被称为龙脊路。坚实的柏油路面铁板一样的光滑,路边林木茂密,森林公园就在两侧的山坡上开始漫延开来。水泥路径网织错落,曲径通幽;各种老树新树幼林,相间相融;黑皮白干绿丛,相映成趣;针叶阔叶,胭红碧绿鹅黄兼有;新植的风景树品种繁多,本地市民无法叫出名字来。

龙脊路主要是供游人用的,所以不很宽,车也很稀少。窄路小弯过去,路边一高大辉煌的寺庙耸立着,目不斜视,收香火留客人它全不在乎,一副信奉乃入不留则往的态度,威严、庄重、达观、辉耀。

有的游客不想半路敬拜,单等游山湖回来再潜下心来敬香礼佛,那就径直沿路前行吧。龙脊路这一段却很笔直,车流很少了,只有游人,群群伙伙,指看前行。刚过寺庙的身后,透过树影,便见水光浩大,使人叹透心腹的神往,不觉脚步加快。到了龙体扭身的时候,也正好一脚踏到山崖边上。一般情况,人们总要在这里驻足留步。因为这里居高临下已能够完全看到湖的北半部分的大体貌相,初识卧龙湖的人们很有可能在这里出现欢呼雀跃:哇!卧龙湖——见到啦——

为什么要驻足兴奋乃至雀跃?要知道此处景点名为“龙摆脊”,县政府临时办公地就设在这里,高耸的大楼在龙身摆腰的外侧平台上,临崖隆起,居高临下,放眼湖光水景,龙山之阴那迷人的景色尽收眼底。本来,龙身东段一直朝着湖的近岸直奔西北而来,大有直身探海之势,眼看就要入水了,谁知道天龙为了什么,突然前身摆转又挺身西南而去。龙体扭身的角度在45度左右,面临湖岸的一侧留下龙脊凸出的转角崖体,再往前,龙的前身挺进高企,于右侧临湖的一面形成陡崖,就此,龙的翻转腾挪之势酷肖无比,尽显威严。龙摆脊的位置,脚下就是深深的陡崖,只有青壮年才可借助铲窝探步下入崖底,崖根与湖岸有带状公园和湿地公园隔着,低平的草地,林树稀密间错,风景树也新植了很多,直到水边。这里是天龙山森林公园的北麓,原来的自然林树就很密实,植被也更茂密一些。好在游客并不急于下山临水,在这龙脊之处,俯视崖下,越过树梢观湖岸红桥、垂柳、树影间湿地上的栈道游人,熙攘期间。远望阔大水面,再往远眺,还能隐隐约约见得到对岸的村庄树影。洗心清肺的舒适感顿然充遍全身,即便你远途疲劳挨到此处,也会顿觉精神十足。人们不甘于就此下崖,顺着龙脊路径继续转弯前行。到了一处高点,大约在龙颈后背那块,景点名为“龙颈台”,是天龙山最高点,也是崖体最深的地方。这地方除了具有“龙摆脊”所有的观赏效果之外,其居高临下的所观场面更加开阔,景致观赏的质量更为优佳。珍珠山前开阔的广场、彩虹桥上的人流,远处夹梁岛的魅影、繁华的入水码头,舟船画舫在游弋着,遥远的深处,一只快艇划开水面,飞一样回航向岸,不多时就到了近前,刹车靠岸,稳稳的收入码头。近处再看,水上廊桥、朱丘红堤、木栈道下的湿地水草及整个北锚湾,都看的清清楚楚,俯视效果似乎近在咫尺。沿岸风光,水波树影;远近水面,碧波万顷;游船画舫凫浮在近水岸边,碧树游人就在脚下岸边静止、游动,真乃:人在赏景,人在景中构成新景,景外之人赏景又赏人,人人都在风景中啦。

“龙颈台”再好,也禁不住码头岸边景致和熙攘人群的诱惑,人们终于从龙头处下山来了。这条天龙没有昂首向天,而是低头探脑延伸到了珍珠山近旁。至此人们才彻底明白,天龙为什么突然转身,原来是撇下湖水奔珍珠而来的。别忘了它有上天使命的,护卫珍珠是天龙的不二天职。千万年了,就这样守候着,你不疲劳困倦吗?

天龙山南麓比之阴侧,要平缓得多,背风朝阳,坡面长缓,遍山植树,绿荫森森,在晴好的阳光下亮丽光鲜,且游人自感呼吸深畅。森林公园加湖上的气候,构成了宜人的天然洗肺氧吧,游人最好的休憩去处。龙山南坡,以龙脊一线分界,东从旧城边沿开始直到湖边,广大的一面向阳好坡,都变得青葱翠绿起来了,曲径幽连,山上山下,任你周游。而那座恢弘森严的寺庙,就在这森林的包围之中。从这里俯望,坡止岭下,通津大路宽广笔直,透过林树,车流憧憧,人影漫漶,隐现不一,就是另一番热闹天地了。

从通津大路上看大庙,有森林围聚着,只能见到寺庙的顶冠,神秘而安详。听得钟声响起,提醒着你,庙宇就在跟前了。庙的名字叫海印禅寺,那钟声是低沉的、稳稳的、似有似无的,好在天龙山南北偌大的森林中很静谧,那钟声隐隐传来还是听得较为真切的。这是在你静静坐着、站着在树下想心事的时候,而若有一个人正同你唠嗑闲聊或边走边说话,那就有可能听不见了。

水泥小径是新铸就的,绝无青苔斑痕,小径通往主干路径,也并无车辆,这里禁止车辆进入,路还是人行道,主路到小径又转到主路,迤逦向坡上走来,不多时就到了。

海印禅寺正门冲东,牌楼很大气,双面对称设计,高12米,长亦12米,通体为山东青石磨光用料,色泽温厚,庄严朴美。高高的四根方柱立于基座之上,撑起牌楼整个架构。顶部瓦檐装饰亦都是同质磨光石料,下面有镂空双龙嬉戏、阳刻龙凤呈祥、二龙戏珠等图案。正中位置“海印禅寺”四个鎏金大字醒目耀眼,每一楼柱根基部位,均有石狮雕塑。中间一对的主柱正面有阴刻楹联一副为:佛在何方到此即是天竺国,僧游红尘随化自有上乘禅。外侧的副柱又有一副套联,更为简洁精道: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开。通过牌楼进入寺庙前广场,青石铺底,古朴静美。中轴位置,一座以圆鼎为基座的铜铸九层玲珑宝塔,南侧有地藏王汉白玉全身塑像一尊,高8米,敦厚威严。

院落正门是天王殿,殿前向外套出寺庙门首,门额仍为同体四字“海印禅寺”。两侧有角门,右侧进入为“般若门”,左侧出寺为“解脱门”。寺庙正面院墙两角上,两座对峙二层楼塔高耸,左为钟楼,右为鼓楼。晨钟暮鼓即从这里响起。

过天王殿进入寺院,另有一副天地,顿有两重之感。由于寺院建在龙背高脊之处,外面多风,光线散在,一旦进入院内,风平浪静之感即刻包围着你;又因为两侧建筑表面用浅黄涂料粉刷,院落聚光的效果出来了。所以,内外反差人人都感觉到了:背风向阳,光线明亮,安静、祥和、温暖、愉悦,人们想象的阴森之感一扫而光。

院内中央,一观音全身站像,汉白玉雕塑通体净素,引无数居士香客游人焚香敬拜;再往院落深处,两尊大型圆鼎一前一后安放,一为黄铜一为紫铜,都是价值昂贵的镇寺之宝物。再向前抬头仰望,台阶高企之上是大雄宝殿,殿首眉额上“大雄宝殿”四字,为省佛教协会会长照元大师所题,字体遒劲而醒目。殿内供奉着三如来金身法像,还有两侧的十八罗汉像等。绕过殿后,又是一层大殿叫卧佛殿。从开阔的殿门进入,撞入眼帘的是,一尊长体释迦牟尼卧佛像侧身而卧,高2米,长7.6米,上有紫红袈裟覆身,姿态安详舒适,特别是佛手托住头侧,使前半身稍稍欠起而瞬间定型的动作,真乃圣尊神体活现,令人敬仰不跌。据寺内住持介绍,卧佛成品像来源于缅甸,采用缅甸白玉雕塑完成,经云南瑞丽海关进口运抵本寺,今日造价应在百万以上,佛家重地,瑰宝辉煌。

卧佛殿楼上顶层为藏经阁,楼下两侧分别为文殊殿和地藏王殿。其他配殿有财神殿、龙王殿、送子观音殿、护法殿等。寺院内设有客堂、斋堂、讲经堂、禅堂、僧舍、居士林、慈善基金会、法物流通处等,南北配楼共间,全寺拥有供奉的圣象60尊,寺内设施功能已经全备。庙宇建筑多为单檐歇山顶式,灰墙灰瓦大红廊柱和门窗,庄重气派。

海印禅寺于年中秋日这天奠基,龙年八月开始建造,其兆头和寓意不凡。寺院住持释空照法师,年从岭南广州,驱程千万里来到康平,有居士孟祥友和李淑凡夫妇邀迎请至家中,前后打理,经办手续。空照法师一介女性,与康平众居士群策群力,广筹善款,奠基修建。年9月21日,举行大雄宝殿落成典礼和佛像开光仪式。前后经由十年,年8月,一切附属设施包括牌楼、广场在内已全部竣工落成。于是,碑刻芳名,铭记功德,其中众多居士及捐施者,辛劳苦顿,实属不易。寺庙迎着东方霞光旭日开门做法,亦属康平百姓福兴之大事!

今日,天龙山开发建造弘大的森林公园,万绿森森之中,海印禅寺,晨钟祈求世界和平、五谷丰登;晚鼓意在超度亡灵、免消灾难。至此,住持空照法师还有新的图景设计,那就是在寺院西侧空闲地方,修建一座龙王庙。这里两路相夹,于寺庙后墙外出现一处角地,若建一座龙王庙再合适不过了。空照法师说:单独建龙王庙,周边附近还不多见。而卧龙湖有龙在先,在湖畔建龙王庙非常必要,有龙王护佑,年年得风调雨顺,乃康平人民之大幸……

钟鼓又响起来了,那沉浑、洪阔的钟声凭着水面传越,小城、湖乡、对岸都听得到了。借问,天宫是否听得?王母可还记得,天龙下界一守就是万年啊。现今,珍珠犹在,湖水浩浩,物华民丰,功在千秋啊!

九、敖包挺秀

卧龙湖畔突起一小山,这不是神话。既非王母娘娘之功法,也不是愚公移山,更不是龙王翻身抑或是杨二郎挥鞭赶山,实乃是新世纪人民智慧,国之运势的蓄积乃成。

小山在山岗顶端上就高而建,以此为主体建成中央公园久日,小山却没有命名。有文化名人观其形势,三峰由北向南环抱,又有余脉兜圈,中间洼陷向南倾斜,直至南麓平口,形成背坡向阳的沙发座椅情状,自认为风水极佳。于是乃挥毫泼墨、倾尽书法功力,写下一幅“敖包挺秀”,视作墨宝极品来珍藏,敖包山一名就此传开了。至于为什么叫敖包山,这位文化人心里有数,他翻阅过史书,做过考证,必是有出处。

造山

中央公园生发于新城开发,西与康湖对应,东侧与城南部接壤。旧时此地为一山岗,镇内居民称天龙山为西山,称它为南山,南区的居民一早一晚散步锻炼,就去这南山。有两条林带通向山岗,并在山顶十字交叉,人们沿着林带上去,望一望远处的山湖景象,心满意足,早可见微薄的雾气中,远处的龙背山与湖面接吻;晚可观云霞晴蔚,铺满山水天边。过岗西行即可到顺山村边沿,若南行可远至山南虎头崖下,再至湿地河渠边沿,大坝河道水深,就此止步迴转。而西山亦是居民晨练休闲的好去处,西山与湖边较近,吸引的游人也较多,南山只是一些就近的居民频频登临。

忽一日,有南方的道士来海印禅寺,于西山望南山,忽而兴奋异常,对身边人说,南山处不久将来要有大造化。人们也没拿这话当回事,只是抬头望一眼,看看南山,也觉得确实挺舒服。天龙山扁平的肚皮下面,一条大道直通顺山屯,过了大道地块平展向阳,很多单位居民多年来一直觊觎这块地方作院宅却没有获准。再前面是城市方向过来的一条长沟,季节有水淌入康湖那边。越过水沟,大块田畴平展之中渐渐漫上山去,直至南山顶部,未见沟坎台崖,就那么平平漫漫的上去了。早春赤着地皮的时候看着舒服;春垄形成播下种子,土新垄匀看着舒服;小苗出来,浅浅绿绿的,养眼舒服;庄稼起身,齐齐展展墨绿墨绿的,好看舒服;上秋,高粱红了,谷子黄了,棉花白了,白菜绿着,万寿菊金光耀眼……总之,南山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像西山有龙有水,南山什么都没有,可就是看了让人莫名地舒服。舒服就够了,有更多的人愿意多来走走。

南方道士的一句话,不想一语成谶。年,新城区规划开始了,从旧城西沿开始直至湖边,方方块块都划出来了,唯有那南山顶部围而不建。等周遭一围马路都修出来了,人们才知道这里要建一个大大的中央公园,以为公园就是借山之平顶,栽花种草。可是,又过一年的某日,翻斗车辆,挖掘机、推土重型机械一拥而上,昼夜轰鸣,挖康湖而堆南山顶端。一年不成又干一冬春,山体轮廓大致成型,北高南低,围成几座小峰,北挡城垣碧空,东西兼有遮蔽,唯有南面洼低坡缓,形成圈靠。主峰正北,左右两峰次之,峰与峰之间有稍许陷落,特别是东北一侧,明显形成微露,真乃人工可比神力,自然、美妙,如同天造地设,自然法成。两座次峰再南面还有两小山,这绝不能称为峰了,只是稍堆起的小山小包而已。纸上谈兵不如亲见尔,只有亲临身处才可细细感受得到。那三峰两小山包是沿两侧渐渐向南圈兜过去,渐低渐缓,又不是绝对的双称,高度也绝对不能两厢划一,是错落高矮、山体宽窄、间隙大小、麓脚延展远近都有别样。比如西侧次峰与主峰相比虽矮下一肩却是紧紧相连的,并向外延展了一下,扩充凹地空间,而它与南面小山之间留有大大空隙,连山脚都清理得洼陷下去,形成西向水道,南侧小山包也仍有一定高度,踞守着西南边角;再看东侧,次峰与主峰的肩膀就拉得比较大些,已经居于正东位置,往里收转了一下,山体突然下滑,做稍有凸起状又平漫下去,甚至并未形成显眼的包头,其走向,也并未如西侧山包那样向内环抱,而是任其平漫向外展延开去,直至抹煞于东南角边,前面就是一条府后马路了,敖包山就此而止。三面山体围圈之下,中间出现洼坡。洼坡也并非想象的那样,平洼下潜,是随着山势,高低倾斜折转不一,一台一台地往前下降。分了四个层次才降到地面,到了最后,高程应该结束的时候,边沿儿也并非一漫而下,有厚唇凸起的样子,兜住风水不致泄掉,大量山洪从山边麓脚分解疏散流淌下来。

年又上人马,铺表层土壤种草植树,无数条山径,水泥石板日夜铺就;山脚周边,围掩台基廊道,步行板路,都修好了;又在南侧两边,分别建起景观虹拱大桥和赏景高台;铺设线路树立灯盏,下水管道等一应都细化到位,至秋底结冻前,初步完工。登临的人陆续开始上山,初识小山面目,倍感亲切。只是还有一项重要工程刚刚开始续建,给人们留有期待和盼念。那就是山顶部的腾龙阁,基础铸就,单等来年续建开工。人们不心急也不感到缺憾。现在这般景象就已经很好了,再有美阁腾天而起,后边的眼福多多,等着瞧着吧!

观山

来年秋初,腾龙阁建成。又来年,内外涂漆装裱彩绘完毕,一切均已大功告成。为敖包山起名的那位文化人,原来祖籍康平,是搞景区园林设计的,姓闻。这次从外地回来探亲,恰逢中央公园已竣,一见敖包山景象,打心眼儿里喜欢。遂天天围山观景,登顶瞭望,在山顶或某处一坐就是半天,日日如此不离不弃。

首次观瞧,他是从北面天龙山那边过来,沿顶山大街南行,步步上坡,但见山包高耸,树木都已栽植完备,坡陡林密,完全屏障了向南的视线,山顶阳面一座高阁接天耸起,这是山的背后,只见塔身见不到塔底,那雄伟的塔身,大有泰山压顶之势,矗立于大路尽端,大路顶到了山根前便左右环抱分行,正对路口的山脚下有精心建造的入口花园,矮墙迴形缠绕,一时看不出个头绪,使你不能很快找到山径入口,各种花木栽植期间,上不得山的老人,在这里休闲散步是很好的处所。仰望陡峭的山体上,机械加工淡青色石板铺就的多条山阶小径弯曲着时隐时现,从多个角度向入口花园衔接过来,靠着它的牵引,终于找到了一个登山入口,而老闻不想立刻上山,知道这是山的后背,他要从这里绕到山前观看一番再上山也不迟,遂沿西侧大路围山根绕走。

沿路走也不用上马路,靠山脚一侧的路肩专门辟出人行环山通道,马路一面封闭着过不去,而要想上山,遇到石径即可随时拾阶而上。老闻继续走在人工石板铺成的路肩人行道上,脚下平光无碍,而眼睛就有些不够用了。路两侧一面是山,一面是辽金风情一条街区域,各种特色建筑,参差错落已然形成了景观。那塔顶式、楼阁式、宫殿式、牌楼式的建筑,或方、或圆、或高耸、或扁长,造型各异,进进出出拐拐角角,就在马路对面,煞是好看;再看这边,半山腰处,有小轿车驰骋环行,一围山路就在头顶上那平缓的台腰间;再前行,大路已转过半环慢弯儿,变成向南直行,山的西坡也向南面延伸过去。在正西面对应着新建的康平博物馆的位置,又设一登山入口,引径上山的石阶崭新漂亮,浅色青石在阳光下显眼夺目,使人时时有踏径上山的冲动。而老闻抑制着自己,不要过早上山。过了入口南面,两峰的麓脚洼陷,一架景观长桥横跨两山相夹的洼口处,大桥通体玉白,靓丽耀眼,美观漂亮。看样子长桥不仅仅是供泄洪用的,也为风景美观而落成,有小幅拱起,行人、游览车辆皆可通过。两端衔接着柏油山路,小轿车就是由这里通过驶向山后去的。桥下也并未空闲,花园式设计宽阔大方,两侧圈墙大幅曲线,动感十足,把流水、灌木花草、花园小径圈满了桥下洼凹之内。鱼鳞状白钢围成的水池叠次下降,叠水漫溢之时,阶梯式第次流淌,晶亮耀眼,给山景增加了活的灵感气息。桥南端的山包上,挑空高台面西而建,实木栏杆围就的露天台顶,已有三五成群的游人,指指点点朝西而望。再往前走,一条大路横向交叉,这里已到了敖包山西南角,转角处又设一装饰性园艺之角,花坛行道游廊自不会少下。转过来为山的正南面,山包已经适可而止了。转过山脚,久居在外的老闻终于看到了敖包山的真面目,啊——倒是真够美的!待走到正面中轴位置,他不走了,要驻足流连观看,如同瞧看一个陌生的美人。

敖包山整体美妙可人,北峰肩顶位置,腾龙阁宏伟气派,高高的基座之上底层雄浑宽厚,上体俊秀挺拔,巍然耸立于蓝天白云间,主体格调为传统宫墙红色,各层瓦檐脊顶为深灰色,各层腰间檐下有少许月白,四面正中位置均有金黄色腾龙祥云图,辉煌耀眼。红白灰三色极为醒目地构成雄浑、沉稳、庄严的色调,让人顿感敬仰肃慕,注目良久不愿离去。两侧山体环抱之中,浅坳延阔跌宕,花草灌木葳蕤新艳,明鲜的石径曲曲绕绕引往山顶;东峰高耸遮挡一面,山头侧首,一景观高架挑台,平直出发,凌空探出山体,闯眼入目;刚刚进入南口的西侧山包上,从坳洼处起始,回廊式挑空露台,逐次升级,攀缘而上,直至西南包顶。小山坳中,背北朝阳,形成一个独立自我的空间。在她的怀抱中,养育自己的花草、桥灌树木,自己的碧空、白云、温湿有度的氧吧气候,都是属于自己的啦。

公园正门是体现主题要义的关键区位,文化厚度往往在这里首先呈现,因为它是山的门面。路肩以外向山体挖扩进去,大大方方辟出一围半月型平面。宽敞的花园式休闲场地,取原来地面高度水平拓展而成,好似证明一下山体堆积的相对高度。平肩高的一圈山体被水泥围墙拒挡着,镶嵌精致。由于此处超平,围堰以外形成高出一等的台地,这里背风向阳,极类似于高雅大剧院里凹下去的乐池。群体游园、聚会、歌舞小乐队开展活动在这里都应该是极佳的场所。地面除两侧硬覆盖而外,中央一段全部是复合板条铺底,精当完美。而这里最为抢眼的,还是一台型雕塑安卧于中轴线头首位置,造型独特而考究,黑色大理石罩面的长方体案台之上,一札花岗岩质料的古代竹简造型,由中间向两端打开着,书卷向正面倾斜有度,正是阅读的最佳倾角。竹卷内阴刻红笔描绘着著名学者王向峰的一首《满庭芳·康平颂》:

故地辽金,边荒遥远,八方久已闻名。

沙飞瀚海,草木每凋零。

欲济三辽贫困,当年数,难少康平。

光阴转,世催人进,否极泰来迎。

荣膺生态县,工农商旅,湖阔龙腾。

堪称得,盛京北苑花庭。

今日时风正好,同逐梦,业业兢兢。

新征路,青云万里,奋翼展鹏程。

老闻读罢脱口叫了一声好,掏出烟来吸着,陷入沉思。竹简,中国历史的书写卷帙,文化象征气息极为浓厚。这一小小的雕塑作品,简洁明快,直把整个公园和敖包山的人文品位一下提升到了相当高度。如果说腾龙阁、敖包山和整体公园是一部蕴含雄厚的书卷的话,那么,“竹简”作品之雕塑,就相当于最为精萃的文眼了。点睛之笔,含蕴着厚厚的人文修养、满园书卷之气尽在其内,那一草一木一石一鸟都在人文的家园之中了。

至此,老闻还是没有上山的心思。本来他是想从这里上山的,不料这竹简的造型寓意太深刻,在脑中挥之不去,他要在周围转上一周着好好看看,明天再上山吧。继续从南面往东侧慢步行走,到了东南角处,又是一处入口花园,这里平平漫漫,不再有山包,东峰陡滑下来的气势,早已大幅消解,慢缓下来成为山脚跗面而已。这个角落,公园一面,山体陡峰后撤较远,慢坡渐渐侵润过来,并无压迫之感,对面南去的府东大街,视野开朗、明净、阳光、透亮,一种祥和康泰、瑞气罩身之感。老闻在矮矮的水泥墙台上坐了下来,小晌午间那暖暖的阳光照射在身,舒适无比。看眼前新修成的大街马路,从敖包山东侧,由顶山大街那面半环过来,取直线向南直通过去,在跟前与俯后大路交叉以后,稍有缓坡下行,三四百米的样子,又衔接上了霞飞大马路,附近景区街路新近落成,车和行人较为稀少,安静养神,老闻就在这心仪的地方,眯上眼睛坐到了中午。他站起来睁大了眼睛,往北观看东侧,顺路回住处去。两侧矮墙夹着长长的环山人行道,一路向北一路观望山上,那山头上东南向的挑台,直冲这个方向,距离很近,细节也能看得很清楚。东侧山体较平直,也很陡峭,除了道道上山石径隔断外,整个坡面全是绿草覆盖,坡地草坪很精致,覆掩到了每一棵乔灌树木的根部,不留死角。半山的缓腰间肯定是形成了一带平顶,小车又在这里通过,稀少的游人,也在这里驻足,多诱人的山腰台顶呀,由于坡陡又有林木障着,上面的情形不大清楚,越不清楚越是断定上面的景致肯定别样的好,越发诱惑人们想立刻上去。又不是山高路远,一两段石径,几步之遥呀。可老闻肚子饿了,饥肠开始叫唤,当下,大饱眼福不如食物大餐更迫切,老闻忍着饥饿顺路向前,望着山上,曲径缠绕之间,挺拔的白桦林稀疏有度点染于东北一坡,林间空隙,各种小灌木深绿红紫相间,再有白生生的林干搭配,如在画中醒目耀眼。

东北入口到了。这里没有花园,只是高矮石墙圈成的休闲一角,上山路径明显,迴弯的幅度也很大,这里对着旧城南区,从中心街、西环路过来的朝阳东路交接在这里,直对北峰的山体。朝阳西路在山的西面对应位置,那里是辽金文化一条街,等于公园把一整条朝阳路从中隔断,不能直行,得绕个山后的半环型。老闻沿半环路东段直至北出口,整整一周遭,迅速回住处充饥了。

第二天一大早,老闻又来了。他把自驾小轿车开到山前,绕来绕去终于在东南角偏北找到了机动车山道入口,便沿着弯曲柏油路上得山来,入山腰环路由南侧向西慢慢行驶,打开车窗欣赏景致。的确是一条很好的柏油山路,刚上来就是凌空出于东南的挑台下不远位置,近距离仰望更显高大闯眼。高台下仅有极少的几棵矮树果木,坡型草坪从台基下漫上去更显立体、空旷、耀眼。车子沿路前行,漫坡滑下,通过了正门入口北侧,这里高出入口平面很多,已经上了一个高度,形成台地,但还是属于公园的最低点。南望正门花园,有几位晨练的人影在晃动,台沿一带,灌木幼树花草形成半遮半掩,台下平地看不大清楚。北望洼坡之间,稀疏小乔木散散落落视野无碍,为防止山水下泻冲刷,山坳间大面积铺设砂陶,砂陶间有青石块体链接的矮墙间隔,现代新颖。砂陶区西侧遂起廊台,由低渐高拥向西南包顶。车行路转,沿山包南侧绕过向北就到了弯体拱桥,桥有些拱度又非笔直,摇巾甩袖一般呈s形。拱度设计很合理,稍加油门即可上桥通过,桥的东面水道宽敞,巨型磨洗景观石散落山脚桥下,黑白花两头大个奶牛雕像,酷肖真体,于草地间悠闲地觅食的那种憨态,让人体验到了那种盛世祥和的静谧安稳。小车过桥从西峰山腰划过,来到北峰西侧,这里仰望主峰体验到了北峰的高峻,高大的松树聚守山顶,阴坡陡直,新植的乔木幼树灌木皆成活吐绿,并生长起来,给陡坡覆上茂密的植被。此处路边竖起高大的长方形水泥高墙,砂岩罩面,跟敦煌莫高窟的颜色一模一样,在古朴厚重的土黄色砂岩上,展开了画面浮雕,图文并茂续写着康平宏阔厚重的历史。老闻下车细读,则是几个板块的划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辽金时代、明清时代、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和现代康平,共七个部分。简洁明了,大处着眼,典型概要,几笔就把康平主要的历史勾勒出来了。车行山道,围北峰山腰半环至北面中轴线上,正对后面入口,老闻停车北望,顶山大街陡坡直下,越过洼底又陡升上来,在天龙山腰与通津大路相接,两侧新建小区高楼林立拔地耸天,与敖包山后峰相映衬煞是壮观。山道继续往东环过去,再爬坡就差不多上了东峰的肩头了。东峰本来就高,山道又靠上通过,面对东侧城区,居高临下,略有险势,此处俯视观城或城中望山,两方对看都很美,特别是次峰的山肩缺口较大,腾龙阁大部显露出来,从这里望上去,美阁的一层翘沿儿紧紧的托在山体削欠下来的空当,阁依山势,山借阁美,容光漂亮。山间环路过了东峰一侧便一路下滑,拐上出口了。

登山

吃完早饭,老闻开始爬山。老闻慢性子心细,他计划遍登几座峰顶,把所有景点细细观瞧,连多少种花草树木、多少条曲径石阶、多少景区灯盏,都要做以记录,可着一天逛游。

他把车停在东南角停车场里,从这儿徒步上山。石径弯弯有些绕缠。他看好了指示标牌,总共十多个景点,观赏过了“美丽的夹砂陶”,下一景点“天台一望”就是最近的一个。转换了五条石径爬到了东峰的山肩处,高台从这里凌空挑出,水泥桥梁结构,复合板条铺底,踏上去空空的鞋跟敲击声,让人有些飘忽的感觉,淡黄色实木围起高栏,凭栏下瞧有些眩晕,越往尽头处走,距山体坡面越高,公园东南一面,俯视效果极好,山体草坪树木都在脚下,明媚的阳光下,处处光鲜,亮丽无比。抬头远望,公园南部乔灌结合的绿化,城东南错落连绵的楼群顶脊,城郊国电厂那高耸的烟囱和两樽高峻的晾水塔正白烟滚卷、热气蒸腾,那白白的烟体、蒸汽扯成长龙向蓝天白云衔接而去,远处的山野天际线历历在望,赏心悦目。

山脊石径往北不远又是一景:东峰俯临。东峰为敖包山第二高峰,东西俯视面较开阔,向内即可顒望腾龙阁,又便于俯视山间凹地,再往远可越过西峰一侧新城屋宇之上望见康湖及母湖水面。向外东临园东大街和城南一侧的崭新小区;向下俯视,整个东侧一面坡上,林木花草、腰间柏油山道、山脚下离离树影、三五游人和偶尔驶过的车影都看的淋漓有味。

过了东峰,石径节节沉降,来到两峰下,林木疏疏密密,白刷刷的一大片幼树干挺标直,树下草坪细致入微,身临其中,秀木空灵养眼,身心自然舒坦,原来此处为双峰之下又一景点“桦林幽径”。那桦林中,间插植有云杉幼树,年龄、干体与桦林差不多,白绿相间,针叶阔叶疏密有度,还有红黄紫色小灌木,一丛一丛一片一片不时显现,颜色高矮都有反差。游人到此不免眷留,就是站立一会儿,也是身心异常的清爽。在此小憩片刻,由此即可直接攀上主峰。山势越来越陡,城市建筑渐渐变矮。老闻喘喘嘘嘘,怀揣着咚咚作响的激情,临越腾龙阁东侧紧走一段石阶,终于登上北峰。巍峨的腾龙阁以后来者居上的气势,超越突出于峰顶之上,醒目耀眼。北峰端顶,四周皆可瞭望,但有一种缺陷让老闻有些失望,那就是树木高大障眼不能尽情极目。歇了一个时辰,老闻退下峰顶,盼望着登上腾龙阁再看效果如何。

腾龙阁建在北峰南侧峰肩位置,宽阔的台基四周有青石围墙圈起,形成水平台院,靠后位置再起基座一层,基座之上耸起高阁。山峰托举,凌空出世,显出挺秀美姿,一览湖光新城的骄傲尽在美阁之中。

基座之侧立一简介方牌,老闻仔细阅读,乃叙:腾龙阁为辽代风格楼阁式建筑,其主要功能为登高赏阅,建筑面积平方米,高为37米,共四层,一层为重檐,以上各层为单檐,十字歇山顶,各层四面出檐深远,翼角微微翘起,既正统威严又典雅古拙。登临其上近可观卧龙湖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远可闻东境辽河之浩浩荡荡源远流长。高天流云,星汉灿烂,平畴阔野,万物灵秀尽收其胸臆。腾龙阁因与卧龙湖相对而得名,取巨龙腾飞之意;“卧龙”蓄势养晦与“腾龙”崛起傲然于穹宇,相附相依,承万民之祈愿,载时事之风流。此乃康平福地之形胜,太平盛世之名阁。

老闻读罢,对此阁落成敬仰不跌,遂启步登阁,逐层内外观赏,既观阁之美,又观周围之景致,待到顶层周着瞭望,大美之圣景令人咋舌不已。本土作家徐国锋《腾龙阁赋》中的词句,此时不觉脱口吟唱出来:“临明珠之碧波而俯北国之锦绣,开盛世之景明而视天下之风月;揽一湖秀色,望辽河九曲;倚百里瀚海,仰天眷盛京,此腾龙阁也——”老闻简直癫狂了。激动之余他看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只见得小城尽在脚下,小城也围住了秀丽的敖包山。东望居民小区那高矮错落、重重叠叠的建筑屋顶,鳞次无边,户户家居,康乐太平;西望特色小区辽金风情古朴纯美,秋水长天辽远明净;南望城外田畴沃野丰收在望,穿越东西的高速公路,车流憧憧,动感十足;北望山脚之下,顶山大街宽阔笔直,两侧高层建筑遮挡住了母湖的北部,却不曾想,遗憾之时瞠目细瞧,于正对大街的方向,越过天龙山,一眼又见得到,卧龙湖水的边沿从大街尽头的顶端露出纯净的一抹唇角,紧紧抵住小城的肷腰。

日光向西斜去,老闻登顶腾龙阁,尽兴满满。从阁中下来,余兴未消的样子,遂又各山包顶峰观光,山上山下,一次次登顶又下山脚,每次往返都变换着方位绝不重复,终于所有的石径全部攀登完了,最后气喘吁吁坐于腾龙阁前台阶处,算来算去,心中有数了。总结一下,整个公园山体共是两条环路,八个方向山阶主路,还有三十六条石径支线,织网一样遍布游览景点;新植的树木,乔灌草都很齐全,乔木有蒙古栎、云杉、五角枫、银中杨、水曲柳、白蜡、国槐、白桦、油松、山桃、稠李、桧柏等等不下20种;灌木有什么朝鲜黄杨、金焰绣线菊、小叶丁香、多季玫瑰、大花水桠木、玉簪、连翘、红瑞木、铺地柏、八宝景天等,也有二十几种;草种数目不算多,也有十多种,狼尾草、千屈菜、肥皂草、金娃娃萱草、蓝花鼠尾草、大花萱草、孔雀草等都是适于本地种植的优良种类。景观绿化就是为山体披上彩色相宜的衣裳,乔木、灌林哪里疏朗,哪里密植都要考量;针叶常绿,阔叶有荣枯,两相参杂才有效果;乔木灌林相配得当,草坪要广铺于林间树下和大块空场,花草要精当点染于入口通道、平台园林区域。这些园林工作都做得很好了,建造一山和植绿一山都不容易呀!

又一支香烟吸尽,老闻处于“沙发座椅”底心的位置,又是一种深深的领悟。人居于坳底,背靠后峰俊阁,东西两峰屏障,一个小小的世界就在当央了,人的视觉一下子被收拢压缩了,好似强迫让你聚焦山坳中的景物,屏蔽山外的一切吵杂,静静享受其中的妙处。老闻逡巡观瞧着,来到中央一带台地之中。设计者很睿智,考虑到雨季三面山水会集中到这里,很可能形成激流,使山坳拉成洪沟,固在此大面积铺设砂陶。砂陶为康平特有石料出产,紫褐色、块状多棱角砂石,以此减少硬覆盖,保存自然生态,增加公园土壤天然水渗透量,都是很环保的设计。小雨可直接渗透于地表之下,为防止径流冲刷,于砂陶间设立曲线墙体。矮墙高50公分左右,完全是浅色青石立方体,石青颜色,朴素淡雅,块块相接摆放成墙体,类似梯田埂坝一样,一档一档横向陈于期间,成为台地,这一景点就叫“央台享福”。老闻坐在宽厚的矮墙上,顺坡向南一望,视野开阔向前,原来从这山坳底部下来的,大抵有四个台级,腾龙阁台基属一级,央台砂陶属二级,再往下撤,各色花草灌木草坪,直到山间环路通过的前方台沿为三级,剩下南入口平面是最后一个级别,也就到了地面。整个坳底,除前沿一带少量乔木外,更多的是风景灌木、草坪。长方、弯型、一条一带、一片又一片,紫红、雪白、娇黄、蓝青、嫩绿,颜色姣好可人。这样做其用意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树木遮障,使人更加醒目地正面欣赏山体公园的面貌。老闻信步顺石径前行,在第三级台面上流连。这里眼看要接近地面,安详舒适而又心神爽快。

天近晚,落日向卧龙湖的水面下沉,满天霞光铺天映水,也把多余的霞辉披向敖包山的坡面顶峰。老闻由山坳洼底,一脚踏上那刚启步的廊式挑台,拾级而上,一个层级一个层级,曲曲弯弯往上登踏,整个廊台从山下往山上而来,呈波浪式浮动阶升,确实看出了浮动的意蕴。怪不此处落得一个古雅的命名:栖霞浮香。冲着敖包山西南而登高台,“栖霞”已然积有厚度,小山、弯拱长桥、草坪、幼松、侧柏、曲折缠绕的高架台身、台上的高栏扶手,都被敷上一层紫霞金辉。黄昏未至,暗香已然开始氤氲浮动开来。这里居山包顶端,悬空廊台曲曲折折,经过四五个平面升阶,终于在山顶达到峰值,面向西南拉开台面凭栏,临风临水,大饱眼福。老闻凭栏远眺,龙背山外,卧龙湖水现出一带红彤彤的光影;而康湖平湖显出近距离的观赏效果,水中绿岛,抢拍霞光水影的游人兴致正浓,湿地葱翠,片片水面,光影点点,山水靓丽蔚为壮观。老闻又有什么诗兴要大发吗?他还在发问,那暗香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吗?其实答案早就有了:来自公园山坳里的花草间,来自湖水湿地里的蒲苇荡里,来自晚霞那秀色可餐的云片中,来自水鸟鸥雁那悠然飞翔的羽翼里。好长时间,老闻仍是若有所思,向西遥远处凝望着一动不动……

煞尾

中央公园建造设计者,在工程全部完成的时刻,终于松下一口气,放松之余偶然翻阅地方史志,得知,此处历史上本来就是有名有号的一座小山,被列为清末时期著名的康平八景之一。受蒙古族风俗影响,民心所向兼有信仰,众人年年岁岁顺手捡石堆磊而成山,蒙古人称为敖包。清末时期,康平有著名的八大秀才,奉命在全县遴选能叫得响的景点,八名文秀才一致推举此处山顶,景点命名:敖包朝霞。站在这里,全城镇的制高点上,最先迎接清早东方那片浓艳的朝霞,瞬间,霞光也为山顶镀上金灿灿的辉煌。整好一个世纪过去,石头蛋子堆起的敖包早已不知去向,农人耕种是上好的良田,百年之后在此又起一山,实为历史的该然!好似上帝老人早就预定好了:南岗之端,必定起山。这一风水积蓄,终是没有瞒过那道士的眼睛,早已被他勘破了……

十、临渊池

在南锚弯之外、滨湖路的内侧,有一微型人工水塘,内含于新城建设之中,一条滨湖路企图将它与康湖隔断,表面上路是将它们分割开来了,可路上有桥,桥下之水通体流畅,此水与康湖一脉相通的。本地文人给它起了个相当文雅的名字——临渊池。从旅游观光的美学角度来分析,临渊池是游客由城内深入湖区的一个过渡,在莅临旷大水面之前做些小的铺垫,让游客先有了一点近水的感觉,然后是康湖的水上景致,视觉上水面开阔、湖中绿岛座座,水上乐园任由喧闹;再往前探寻才是母湖的浩大场景,画舫游船安稳移动、飞一样的快艇在远水区划开镜一样的水面。这一切让人开眼、使人兴奋不已。回过头来,再看临渊池的铺垫该是多么的必要。相比之下,她像一个盆景,晶莹剔透,别致而着人喜爱,没有它就衬不出康湖的大、母湖的辽阔。本来,临渊池水面也只有十亩左右,围岸高企,像一个精致的盆,盆壁陡深,盛着半下碧清的水。东岸是造型独特的休闲广场,不方也不圆,说是三角形也不是标准的,反正它是不规则的,又不在一个平面上,本来就不是一次超平,有几个等次的平面,供不同人群休闲娱乐,长长的多层台阶最下面的平台才能亲近水面,从对岸看过来像是露天体育场的阶梯坐席。广场的南面呈立体几何图形隆起,有顺长台阶步步升顶,坡状的几何板块间,碧绿的草坪毡绒毯一样立体视觉极佳。

池的南面为一直线型挡水墙,墙体为混凝土筑起,墙上修筑水泥人行道,东起休闲广场,西边直抵滨湖路。路面的边沿在墙体的顶端,一线防护栏杆确保游人安全,防护栏背后一侧是一行全罩路灯,美观漂亮。从这一侧向北面望去,视觉最佳。北岸一侧除东端有高大的乔木风景树林外,其余遍植各类果树,枝影横斜,春季有花,夏季有果,秋季黄叶分外妖娆,冬季全叶褪尽,果树的枝桠横斜无度,一样点缀风景。树林坡下来,近水岸边一弯裸岸游览平台,水面就在脚下一尺有余的落差之中,游人在这里散步、亲水游玩,赏镜面一样的池中碧水、水中睡莲。更加怡人的是,水中相隔不远,五座江南风格的凉亭跳空置入水面之上,占据了池的北面,各有廊桥与岸相衔,游人通过廊桥进入浮于水面的亭中,小憩、喝水、饮茶,若有三三两两持有丝竹乐器者在此弹拉吹奏,情景就更为曼妙了。

临渊池是个风格特异、文化品位极高的去处。在这里,东西两种文化风格相对并容:东面广场、南面挡水墙颇具西方现代审美,而北面的五个亭子古色古香,又有一带果树相衬,桃李花开,中国江南风格就非常浓郁了。中西合璧于一池,又不参杂,南北分明。临者,近也;渊者,水深旷也。临渊池作为步入卧龙湖游览区的前奏,水上小景独特而可人。尤其是春天到来,春意暖融,岸边垂柳吐出鹅黄新绿,池水起皱,纹静无澜,岸边桃李杏梅迎春怒放,人们脱掉冬衣,轻装出游,这里还没有步入湖区,感觉不到湖上风浪的骚扰,一池春水静静地躺在精致的盆中,任人都不忍心撩拨她一下,只是柔情浓浓的在五亭间、广场上、挡水墙栏杆边、落英缤纷的果林里流连眷顾,不觉间春深几许,孟夏、仲暑已至。

选自王甸葆著《大赋康平》

作者简介:王甸葆,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康平县作家协会主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