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渐去,新春将至,阖家团圆,高朋满座,来一杯珍藏已久的药材酒、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觥筹交错、大快朵颐之后,一觉醒来,嗓子又干又疼,甚至出现口苦、口臭、口腔溃疡、便秘等。
每逢春节过后,
总会有不少患者前来就诊,
纷纷表示“难以理解”,
不是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吗?
其实,进补也有宜忌之分
如今已迈入初春,
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在养生方面更是大有讲究,
市一院药膳调理中心
根据春季的气候特点归纳的
春季养生“四大要点”,
大家需谨记!
01
要点一
顺应时节食先行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药膳食疗的方法除了根据体质偏颇而定,还要根据季节、时令特点来进行。中医养生尤其重视四季规律,“肾主封藏,通于冬气”,因此体虚者可在冬令适当进补。
而今已踏入初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肝通于春气,主藏血,津血充足,才能充养血气,同时,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因此,春季食补
尤应着重于濡养津血
疏利气机。
02
要点二
审清虚实不可少
由于人的体质有虚、实之分,因此药膳食疗的选择也有宜忌之别。
●气郁、痰湿、湿热、血瘀体质
食疗宜以疏导气机、清理湿浊瘀滞为主。
●气虚、阴虚、阳虚体质的人群
选用相应偏性的药膳进补。
●平和体质的人群
宜以平补为主,切忌胡吃海喝。
03
要点三
养护脾胃要牢记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认为“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
有些人确属气血不足,但食用补益类的药膳后,常出现燥热、烦躁不安、流鼻血、口干、便秘,或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症状。这多半是由于脾胃虚弱,导致补益药不能被身体转化吸收,发挥不了应有的效果,反而成为湿热浊邪,引发诸多症状。
因此,在食补之前,先调理好脾胃功能,在此基础之上,再服补药,可增加滋补效力,避免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
04
要点四
温热之品忌过量
食补方中的药物、食材,都有寒热温凉之别。早春凉意犹存,而人们偏好用于“暖身子”的牛、羊、狗肉,以及能够补肾壮阳的多种高度药酒,皆属温热之品。《内经》云:“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气味纯厚、热性大的食物或药物会损伤正气,导致正气的衰弱,气味温和之品才能更好地补养正气。因此这类补品在使用时尤应注意适应症和用量,过犹不及。
下面为大家推荐
两款春季食疗药膳
枸杞二至汤
材料: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墨旱莲10克,桑葚5克,瘦肉适量。
做法:将上述药材洗净、瘦肉洗净切块,置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小火再煮30分钟,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濡养津血、补益肝肾,适用于阴虚体质者,常见两胁隐痛、腰酸乏力、头晕眼花、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
*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玫瑰开郁饮
材料:干玫瑰花10克、干月季花5克、陈皮3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制成粗末,沸水冲泡1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理气解郁,适用于气郁体质者,常见于甲亢、乳腺增生等疾病人群,或情志相关的两胁闷胀不适、心烦易怒、喜叹气、难入睡、月经不调等表现。
总而言之,
在顺应时节的基础上,
根据体质特点以及食药材的偏性,
选择合适的食补方式,
配合日常起居调摄,
才能更好地在新春之际养好身体,
迎接新一年的挑战。
药膳调理中心简介
市一院药膳调理中心、传统疗法中心长期致力于中医养生、传统非药物疗法治疗的工作,在体质甄别、中药膳食调理方面、传统疗法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想要获取个性化的养生方案,趁此假期养生快人一步,欢迎前来咨询!
想要更清楚地了解日常蔬果、肉类,以及常见中药材的偏性,还可以